当归“主治咳逆上气”临床治验
虚喘。喘促日久,气息短促难续,动则益甚,语音低怯,精神萎顿,体力不支,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重按反小。此由肾虚不摄,气不归根,宜贞元饮滋肾纳气;若元气大亏,则用大补元煎益肾填精,大补元气以定虚喘,有痰可合三子养亲汤。
案1.患者陈某,男,76岁,离休干部。2007年2月6日初诊。
主诉:咳嗽咯痰近两年。现病史:咳嗽,咯吐白痰,晨起痰量较多,时有胸闷,但无憋喘,情绪好,体力尚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听力下降,咽痛,口渴,记忆力减退。又数十年来入睡慢,大约需要两小时,睡境中梦多纷扰,易醒,可再入睡,白天困倦。既往类风湿病史10年,现双腕、膝关节疼痛。支气管炎病史1~2年。两年前患突发性耳聋,治疗后耳聋略好转。
诊见:舌体胖,色红暗,苔黄腻,脉滑大有力。咽峡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干啰音。
诊断:(1)咳嗽,(2)不寐。
辨证:肾元亏虚,痰热内阻。
治法:补肾填精,清热化痰。
方药:金水六君煎加味。处方:熟地24g,全当归15g,半夏9g,陈皮15g,牛膝15g,川贝母9g,茯苓15g,炙甘草9g,桔梗12g,木蝴蝶6g。6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诊(2007年3月20日),上方共服用20服,现咯痰减轻,但口干明显。胃纳可,睡眠仍多梦,大便正常,情绪稳定,右膝关节及左手拇指指间关节疼痛,余无所苦。舌红暗,苔薄黄,脉滑大。此虽痰热渐化,但阴虚难复。治疗仍需滋肾养阴,化痰清热。
处方:熟地30g,当归15g,五味子12g,川贝9g,茯苓15g,清半夏6g,北沙参20g,苦桔梗12g,百合24g,天麦冬各15g。12服,水煎服,每日1服。
尽剂,咳嗽咯痰消失,口干逐渐缓解,睡眠趋安,多梦减少。要求服成药。二诊方6服,共细末,水丸桐子大。每服6g,日3次。又予金水宝胶囊服用。
案2.患者王某,男,45岁,职员。济南市人。2007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干咳半月。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继之发热,打喷嚏,流鼻涕,服康泰克后体温渐降,1周后感冒症状消失,出现干咳,晨起、夜间干咳,咽痒不痛,痒即作咳,无明显咽干,现已不发热,体温正常;无胸痛、胸闷、气短,体力良好。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吸烟30年史,每日20支,现已戒4~5月;嗜肉,但节制。舌质红暗,苔黄腻,脉微浮缓。体格检查:血压:120/80mmHg。声音嘶哑,咽峡充血,色暗红。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透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喉风咳。
辨证:风热夹瘀,上壅咽喉。治法:疏风清热,活血利咽。
处方:桔梗12g,甘草9g,薄荷9g,当归15g,红花6g,丹皮15g,荆芥穗9g,僵蚕15g,蝉蜕15g,川贝母9g(打碎)。6服,水煎服,每日1服。
2007年9月15日二诊:仍有轻微咳嗽,咽痒即咳,无痰,服药后口中自觉津液微生,患者平素饮水极少,经常口唇干燥,服药后已大为减轻,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乏津,脉细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