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肇仁治疗胃痛经验
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知名伤寒学者,教书临证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胃病,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
成肇仁认为胃痛者虚实寒热错杂,但以“脾胃虚-气滞-湿阻”者为多。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脾虚不运,湿浊内生,湿阻气机,不通则痛,发为胃脘痞胀不适或疼痛。脾虚不能胃为行其津液,水液并走于大肠则便溏,水湿内阻故舌淡胖苔白腻。脾胃同属中焦,然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临床常见胃热较盛或阴虚火旺、灼伤胃津,表现为胃脘灼热痛、口干、便干、尿黄、舌红苔燥。治疗当脾胃兼顾,用药不可过燥或过润,否则会更伤胃阴或留湿闭寇。
治疗方法
成肇仁独创一经验方,自拟为理气燥湿和胃汤:丹参15g,白术12g,法半夏10g,元胡12g,茯苓15g,白芍15g,厚朴10g。气滞甚者加砂仁、木香、枳壳、大腹皮;泛酸者加乌贼骨或代赭石;便稀者加吴茱萸、黄连;阴虚者加沙参、麦冬、百合、生地;寒者加香附、高良姜;痰热者加浙贝;湿浊甚加苏藿梗;血瘀者加丹参饮;食积者加焦三仙。方以白术、元胡、法半夏、厚朴、茯苓理气燥湿或利湿;且胃为多气血之府,丹参、白芍乃入血分药也。白芍用此别有深意。《素问。保命全形论》:“木得土则达”。《血证论》:“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故肝与中焦关系密切,治疗胃痛不忘治肝,以白芍柔之。
病案举例
程某,女,52岁。2007年3月11日来诊。胃脘痞胀不适多年,伴烧灼感,泛酸。大便稀日行1~2次,左少腹阵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丹参、茯苓、白芍、焦三仙、乌贼骨各15g,白术、厚朴各12g,法半夏、元胡、陈皮、广木香各10g,炙甘草、黄连各6g,吴茱萸3g。服药七服后,诸症大减,守方继服。2007年11月4日来诊,诉停药后病情反复,以上方加减续服。
体 会
胃痛者寒热虚实错杂,但以脾虚湿阻气滞者为多,治以健脾化湿、行气止痛,多用白术、厚朴、元胡、法半夏,茯苓;且以丹参、白芍入血分,与元胡等相配调和气血;白芍又有柔肝之功,以防土虚木乘。脾胃同属中焦,脾喜燥恶湿,脾易阳虚而生湿;胃易阴虚生热化燥。临床虽以脾虚湿阻气滞者为多,常兼见胃津灼伤之口干、便干、尿黄、舌红苔黄。对于体瘦患者,胃阴伤燥象显者,以五花金铃子散滋阴润燥、行气止痛。其厚朴花、香橼花、佛手花、豆蔻花、绿萼梅行气不伤阴,适于初期气滞甚者。若阴虚之象较甚,舌红少苔者,宜用一贯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李引刚临证用独活寄生汤经验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