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用养血温经通络法治寒痹
首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总结出通过药物性味归经以及药效应用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的用药大法,笔者有幸作为弟子跟随李振华学习工作,蒙受教诲,受益匪浅。李振华应用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寒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定义与范畴
寒痹指寒邪偏重的痹病,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寒气偏胜者,又名痛痹、骨痹。《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受寒加剧,得温稍舒者属中医寒痹范畴,是痹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
病因病机
李振华认为痹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气虚,多因起居不慎,房劳过度,素体虚弱或长期劳损,劳逸失宜,产后、病后引起。若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御邪力弱则邪气乘虚而入,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寒痹的发生主要是内在阳气亏虚,不能温煦肌体,尤其不能抵御寒邪的侵袭而发病。二是外邪侵袭,风、寒、湿、热之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痹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李振华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三气是既合又杂,不是一气致病,风寒、风湿、寒湿也不是各占1/3,风寒湿热造成痹病也不是各占25%,病常有偏重,可偏风、偏寒、偏湿,以及二气杂合为病。偏寒者疼痛以冷痛、怕冷为主,与寒冷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机体阳气不足,寒气侵袭,寒凝血脉,经脉不通故而痛甚,故《素问·痹论》说:“寒气胜者,为痛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欠温,痛处有冷感,寒得阳热则散,气血得热流畅,故得热痛减。李振华特别强调中焦脾气(阳)在寒痹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脾主四肢,脾气(阳)虚则不能温煦四肢末节,也不能抵御寒邪的侵袭,发病后四肢怕冷,遇寒加重。另外瘀血、痰浊阻络也可致痹,邪留日久可致气滞血瘀,故治疗贵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辨证论治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则减,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有冷感,四末欠温,舌淡苔白,脉弦紧等。
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
方药: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桂枝15g,知母12g,香附10g,川牛膝15g,川木瓜15g,丹参15g,鸡血藤30g,制川乌6g,制草乌6g,木香8g,制马钱子1g,炮山甲10g,蜈蚣3条,元胡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服。加减:寒邪胜者再加制附片10g,干姜10g,细辛5g,肉桂10g。
典型病例
沈某某,男,40岁,2009年9月29日以双膝关节间断发作性疼痛4年,加重1周为主诉来诊,自述每遇寒冷天气变化即加重,周身怕冷,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检查:膝关节皮色皮温正常、无肿胀,活动正常,化验检查:血沉10mm/h,ASO<250 U,RF<20U,CCP(-),X线片无异常。西医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病(寒痹),辨证:血虚关节失养,阳虚关节失于温煦,寒邪乘虚侵袭,痹阻骨节经络,不通则痛。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止痛。
方药:拟上方原方,21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诊:2009年10月20日,服上药后关节疼痛大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症状也较前缓解,舌质淡暗胖大、舌边仍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效不更方,继服上方21服,水煎服,每日1服。一月后随访病已痊愈。
小结
《症因脉治》卷三云:“寒痹之证,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现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刘保和应用血府逐瘀汤验案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