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巧化解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属中医“伤筋”范畴,即“骨错缝、筋出槽”。骨缝,是指骨关节的正常间隙。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曰:“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便见大概。”因此,骨错缝可以看作是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发生了微细改变,类似于现在的半脱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筋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关节约束骨骼、支配关节功能活动。《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筋通过对骨骼的约束,附在骨上收缩与弛张,产生屈伸和旋转运动。《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人体关节之联结,主要依赖筋加以包裹约束。可以这样认为,筋是指紧密联结于骨关节的一部分组织,如现代解剖学之关节囊、滑囊、滑膜、肌腱、韧带、肌筋膜、软骨等组织。筋出槽,是指损伤后筋的形态结构、解剖位置亦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筋强、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驰、筋纵、筋离、筋转、筋缩等。
内外踝缝伤筋,系指内、外踝部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内、外踝部的关节面微细错位、关节绞锁,即骨错缝,骨错缝必使筋出槽。在临床检查时,要注重辨位。所谓辨位,就是辨别人体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筋骨经脉错乱的位置。施治则是根据具体损伤部位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法。辨位施治,主要着眼于损伤部位的伤情,虽属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范畴,却又为孙树椿所创新提炼。关于怎样辨位,孙树椿形象地指出,你会在所伤之处找到一个米粒样硬物,这往往是最痛点。找准痛点,然后再用轻巧柔和的手法施治。孙树椿的踝关节损伤手法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用柔和的揉捻法对踝关节损伤部组织进行放松。对于病变部位要采取先周围后中间的方式,重点对病变的筋结和索条进行施术。手法要轻柔但尽量触及损伤部浅层,以病人不觉痛楚为度。
第二步:施用摇踝拔戳法。病人坐位,施术者双手四指握病人足底,双拇指按在患处,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同时双手相对拔伸,环转摇晃踝部6~7次。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背伸、跖屈踝关节,拇指按在伤处进行戳按。
第三步:善后手法使用轻巧灵活的擦法、轻搓法结束整理。
临床疗效靠的是手法本身。历代推拿正骨名家无不在手法上做学问、下工夫。学习手法必须对人体正常筋骨的结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解剖学知识丰富,才能为“手摸心会”提供可靠详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在立足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要合理利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检测手段,拓宽延长自己的诊断视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分析观察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如对踝关节损伤,一定要排除骨折脱位的情况,才能施用手法。同时重视检查,通过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才知如何下手。而确定所伤之处是关键,然后以轻巧柔和之手法舒筋散结,此时切忌粗暴大力,孙树椿常讲“筋喜柔不喜刚”,只有通过自然柔和的力量,循序渐进,才能逐渐渗透,起到“化敌于无形”的效果,达到“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