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痧疹瘰
张 伏气热蕴三焦。心凛热发。烦渴。遍体赤 。夜躁不寐。两脉数搏。(三焦伏热)
又 寒热。必有形象攻触。及于胃脘之下。口渴。喜饮暖汤。 已发现。病不肯退。此邪气久伏厥阴之界矣。
严 湿温杂受。身发斑疹。饮水渴不解。夜烦不成寐。病中强食。反助邪威。议用凉膈疏斑方法。(湿温)
又 舌边赤。昏谵。早轻夜重。斑疹隐约。是温湿已入血络。夫心主血。邪干膻中。渐至结闭。为昏痉之危。苦味沉寒。竟入中焦。消导辛温。徒劫胃汁。皆温邪大禁。议清疏血分轻剂以透斑。更参入芳香逐秽。以开内窍。近代喻嘉言申明戒律。宜遵也。
犀角 玄参 连翘 银花 石菖蒲先煎至六分。后和入雪白金汁一杯。临服研入周少川牛黄丸一丸。
江 温邪发疹。湿热内蕴。便闭不通。先开上焦。
杏仁 苏子 栝蒌皮 紫菀 山栀
某 风温发痧。(风温)
薄荷 连翘 杏仁 牛蒡子 桔梗 桑皮 甘草 山栀
某 风温发疹。
薄荷 赤芍 连翘 牛蒡子 桔梗 桑皮 甘草 山栀
费 暴寒骤加。伏热更炽。邪郁则气血壅遏。痧疹不肯外达。痰气交阻。神迷喘促。渐入心胞络中。有内闭外脱之忧。热注下迫。自利粘腻不爽。法当开其结闭。消毒解其膻中之壅。必得神清。方保无变。(热邪入胞络)
连翘心 飞滑石 石菖蒲 炒金银花 射干 通草煎化牛黄丸一丸。
朱(十二) 痧后痰多。咳嗽气急。(湿热郁肺)
芦根(一两) 杏仁(一钱半) 桔梗(一钱) 飞滑石(一钱半) 桑皮(八分) 通草(一钱)
某 痧后伏火未清。内热身痛。(痧后阴伤)
某 痧后热不止。阴伤。
章 凉风外袭。伏热内蒸。秋金主令。内应乎肺。喘咳身热。始而昼热。继而暮热。自气分渐及血分。龈肉紫而肌垒发疹。辛寒清散为是。(外寒内热)
薄荷 连翘 石膏 淡竹叶 杏仁 桑皮 苡仁
吴 病在暴冷而发。肌表头面不透。是外蕴为寒。内伏为热。肺病主卫。卫气分两解为是。
尹 环口燥裂而痛。头面身半以上。发出瘾疹赤纹。乃阳明血热。久蕴成毒。瘦人偏热。颇有是症。何谓医人不识。(阳明血热) 犀角地黄汤。
江 温邪自利。瘾疹。(温邪内陷)
黄芩 连翘 牛蒡子 桔梗 香豉 薄荷 杏仁 橘红 通草
李(二七) 发瘰热肿。独现正面。每遇九十月大发。五六月渐愈。七八年来如是。因思夏令。阳气宣越。
营卫流行无间。秋冬气凛外薄。气血凝滞。此湿热漫无发泄。乃少阳木火之郁。及阳明蕴蒸之湿。故上焦尤甚耳。法以辛凉。佐以苦寒。俾阳分郁热得疏。庶几发作势缓。(胆火胃湿郁蒸)
夏枯草 鲜菊叶 苦丁茶 鲜荷叶边 羚羊角 黑栀皮 郁金 苡仁
唐(四五) 麻木忽高肿发瘰。必有风湿袭入皮膜。乃躯壳病。昔人每以宣行通剂。(风湿)
片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痧疹瘰 风温发疹 三焦伏热 湿热郁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疫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