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肿胀
生白术 茯苓 熟附子 草果仁 浓朴 广皮
某 躬耕南亩。曝于烈日。渍于水土。暑湿内蒸为泻痢。邪去正伤。临晚跗肿腹满。乃脾阳已困。
诸气不司营运。浊阴渐尔窃据。内经病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生白术 草蔻 茯苓 浓朴 附子 泽泻
邹(三九)深秋霍乱转筋。必有暴冷伤及脾胃。病机一十九条。河间皆谓热。亦属偏见。愈泻愈胀。岂是实症。夫酒客之湿。皆脾胃阳微不运。致湿邪凝聚。气壅成胀。见胀满彻投攻下。不究致病之因。故曰难调之症。
生白术 草果 熟附子 浓朴 广皮 茯苓
陈(四四)苦寒多用。胃阳久伤。右胁痛。呕酸浊。皆浊阴上干。用辛甘温中补虚痛减。病患述早上腹宽。暮夜气紧微硬。大便不爽。有单腹胀之忧。(脾胃阳虚)
人参 生白术 茯苓 肉桂 归身 益智 广皮 煨姜
赵(五四)胸腹胀满。久病痰多。
生白术(二两) 茯苓(二两) 浓朴(一两) 肉桂(五钱) 姜汁丸本草云。浓朴与白术能治虚胀。仿洁古枳术之意也。佐茯苓通胃阳。肉桂入血络。则病邪可却矣。
杨 脉沉小弦。中年已后。阳气不足。痰饮水寒。皆令逆趋。致运纳失和。渐有胀满浮肿。法以辛温宣通。以本病属脾胃耳。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一钱半) 淡附子(一钱) 姜汁(三分调)
倪(二十)腹 膨。便不爽。腑阳不行。
又 六腑不通爽。凡浊味食物宜忌。
又 脉沉小缓。早食难化。晚食夜胀。大便不爽。此腑阳久伤。不司流行。必以温药疏通。忌食闭气粘荤。
生白术 附子 浓朴 草果 茯苓 广皮白 槟榔汁
浦(四九)肾气丸。五苓散。一摄少阴。一通太阳。浊泄溺通。腹满日减。不为错误。但虚寒胀病。而用温补。阅古人调剂。必是通法。盖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喻氏谓能变胃。而不受胃变。苟非纯刚之药。曷胜其任。(肾胃阳虚)
议于暮夜服玉壶丹五分。晨进。
人参 半夏 姜汁 茯苓 枳实 干姜
陈(六二)老人脾肾阳衰。午后暮夜。阴气用事。食纳不适。肠鸣 胀。时泄。治法初宜刚剂。俾阴浊不僭。阳乃复辟。
人参(一钱半) 淡附子(一钱) 淡干姜(八分) 茯苓(三钱) 炒菟丝(三钱) 胡芦巴(一钱)
此治阳明之阳也。若参入白术甘草。则兼走太阴矣。
某(三七)肿胀由足入腹。诊脉细软。不能运谷。当治少阴太阴。(脾肾阳虚)
生白术 浓朴 茯苓 淡附子 淡干姜 荜茇
马(三六)暮食不化。黎明瘕泄。乃内伤单胀之症。脾肾之阳积弱。据理当用肾气丸。
顾(四三)脉微而迟。色衰萎黄。蟹为介属。咸寒沉降。凡阳气不足者。食之损阳。其致病之由。自试二次矣。久利久泄。古云无不伤肾。今浮肿渐起自下。是水失火而败。若非暖下。徒见泄泻有红。
为脾胃湿热。必致中满败坏。
生茅术 熟地炭 熟附子 淡干姜 茯苓 车前
某 脾肾虚寒多泻。由秋冬不愈。春木已动。势必克土。腹满。小便不利。乃肿病之根。若不益火生土。日吃疲药。焉能却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木乘土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