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
黄胆之证,中说谓脾受湿热,西说谓胆汁滥行,究之二说原可沟通也。
据。仲景治黄胆虽云胆脾并治,不过即其所用之药揣摩而得。然尝考之《伤寒论》,谓“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是但言发黄证由于脾也。又尝考之《金匮》,谓“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是《金匮》论黄胆亦责重脾也。夫古人立言原多浑括,后世注疏宜为详解。当西医未来之先,吾中华方书之祖述仲景者,亦有显然谓黄胆病由于胆汁溢于血中者乎?答曰︰有之。明季喻嘉言着《寓意草》,其论钱小鲁嗜酒成病,谓胆之热汁满而溢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之病云云。岂非显然与西说相同乎?夫西人对于此证必剖验而后知,喻氏则未经剖验而已知。非喻氏之智远出西人之上,诚以喻氏最深于《金匮》、《伤寒论》,因熟读仲景之书,观其方中所用之药而有所会心也。由斯观之,愚谓仲景治黄胆原胆脾并治者,固非无稽之谈也。
[附录︰]
徐××云︰《金匮》硝石矾石散方,原治内伤黄胆,张锡纯氏之发明功效卓然大着。至矾石即皂矾,张石顽亦曾于《本经达源》论及,而先生则引《神农本草经》兼名涅石、《尔雅》又名羽涅,即一涅字,知其当为皂矾,又即其服药后大便正黑色,愈知其当为皂矾,可谓具有特识。又于临证之时,见其左脉细弱者,知系肝阳不能条畅,则用黄、当归、桂枝尖诸药煎汤送服;若见其右脉濡弱者,知系脾胃不能健运,则用白术、陈皮、薏米诸药煎汤送服,不拘拘送以大麦粥,此诚善用古方,更能通变化裁者也。友人史××,治一妇人病黄病五六年,肌肤面目俱黄,癸亥秋感受客邪,寒热往来,周身浮肿。史××与柴胡桂枝汤和解之,二剂肿消,寒热不作。遂配硝石矾石散一剂,俾用大麦粥和服。数日后复来云︰此药入腹似难容受,得无有他虑否?史××令放胆服之︰“倘有差错,吾愿领咎。”又服两剂其黄尽失。史××欣然述之于予。予曰︰“仲圣之方固属神矣,苟非张先生之审定而阐发之,则亦沉潜汨没,黯淡无光耳。”噫﹗古人创方固难,而今人用方亦岂易易哉﹗
【来源】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论肝病治法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