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疮的问诊
本病是指皮肤出现斑疹、脱屑如棣秕之状,四周淡红呈玫瑰色的急性皮肤病,中医又名“风藓”,俗称“母子藓”。《外科正宗》中说:“风藓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医宗金鉴》称之为“血疳”,说:“此证由风热闭塞腠理而成,形如紫疥,痛痒时作,血燥多热。”本病多见于春秋季节,有小池围流行性,病程有自限性,很少复发。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血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风热凝滞郁于肌肤而发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散风止痒。
西医的玫瑰糠疹相当子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问诊应重点在发病季节、年龄及发疹过程。一般本病春秋季多见,常见于青壮年。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经常在躯干和四肢某部位出现一个较大的母斑,这对诊断本病有很大帮助,母斑多呈玫瑰色,直径约2~3厘米,圆形或椭圆形,上覆白色或浅黄色细薄粮状鳞屑,伴有细微皱纹,约1~2周后,相继出现成批的大小不等的同样损害,色泽淡红,甲盖大小,卵圆形斑,边缘有领圈样脱屑,皮损的长轴与皮纹排列一致,大多数无全身症状。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适、关节酸痛、低烧等症状,预后良好,4~8周可自然痊愈,个别时间可较长。本病需与圆懈、紫白癫风、白疕鉴别,圆癣一般皮疹数目不多,环形皮疹的中心有自愈倾向,四周常有红晕、丘疹及小水疱。紫白癜风常好发于胸背、颈侧及肩脾等处,皮损为黄豆到蚕豆大小的斑片,微微发亮,夏季多发,淡红或赤紫色,以后变为灰白色斑片。白疕为在红色斑片基础上附着较厚的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本病一般以病程长短及皮损颜色来辨证。病程短,颜色鲜红者为血热;病程长,颜色暗红者为血燥。
(二)分型问诊
1.血热
问诊:一般发病急骤,病程短,皮疹色泽鲜红,并有泛发倾向,皮肤干燥有细碎鳞屑附着,有痒感。常伴心烦口渴,性情急躁,大便干,小便黄。
治法:凉血散风,活血退斑。内治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
2.血燥
问诊:病程迁延,日久难愈,痉痒不止,斑疹色泽淡褐或暗红。
治法:养阴润燥,平肝熄风。内治方用活血润燥生津汤。若痒重加钩藤、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大便秘结加炒枳壳、酒大黄、火麻仁、桔梗。
外治:以三黄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橾,每日3~4次。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风热疮问诊 风热疮 风藓 母子藓 玫瑰糠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