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疫毒痢的问诊
疫毒痢是小儿常见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病暴急,症见高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为“时疫痢”“疫痢”等。中医认为,本病由暴感暑疫时毒,或饮食生冷不洁,邪蕴肠胃而致。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疫毒秽邪伤及肠胃,邪毒壅盛,热盛化火,内陷厥阴,蒙闭心包,引动肝风即成本病。若正不敌邪,可由热毒内闭之实转为元气外脱之虚。《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出:“小儿气血怯嫩,脏腑软弱,因触冒风寒,饮食冷热,以邪干正,致脾胃不和,凝滞停积,蕴毒结作、或水谷不聚,或脓血纯杂,变而为痢。”《幼幼集成》亦指出:“积毒内郁,……遂尔神昏扰扰。”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较重,临证须及时诊治,否则可危及生命。中医治疗本病以清心开窍、凉肝熄风、解毒凉血为基本原则,出现脱证时,当急以固脱救逆。
西医的中毒型痢疾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常在未见下痢脓血之前,出现高热、神昏、惊厥诸症,临床应提高警惕,注意询问病势缓急、饮食情况,密切观察大便情况。若小儿在夏秋季节骤然起病,症见神昏抽搐,壮热待续、或病前有不洁饮食史,当首先考虑本病。未见痢下者,应用棉签或灌肠等方法尽早检到粪便,以明确诊断并同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病相鉴别。
本病总属重证危候,但临床病情亦有轻重之分。一般通过询问热势、神志状况及抽搐程度来了解病势,随址施治。若见高热,烦躁不安神志尚清,抽搐轻微,属邪在气营,病情偏轻;若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抽搐频繁,则属毒陷营血,内窜厥阴,病情偏重;若除见上述实热内闭证外,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则为元气外脱之险证。
(二)分型问诊
1.毒在气营
问诊高热骤起,烦躁不宁,神志尚清,惊厥短暂轻微,颈项微强,或见痢下。
治法:泄火解毒,清热凉营。方用葛根芩连汤加石菖蒲、连翘、全蝎、僵蚕。
2.毒邪内闭
问诊:高热待续,神昏谵语,反复惊厥,频频呕吐,或见痢下脓血,尿黄少。
治法:清肠解毒,泄热开窍。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神昏抽搐频繁者,加菖蒲、胆南星、钩藤、石决明。
3.内闭外脱
问诊:除上述实热内闭之证外,尚见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紫纣。甚至呼吸不利,双目无神,神志昏迷。
治法:回阳固脱,开闭醒神。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呼吸不利者,加五味子、山萸肉;神昏抽搐者,加安宫牛黄丸;口唇紫钳者,加丹参、赤芍、红花。俟病情稳定,脱回闭开,当循治痢之法调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疫毒痢问诊 小儿疫毒痢 神昏抽搐 时疫痢 疫痢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