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疮的问诊
妇女阴户红肿、疼痛、脓水淋漓,或积结成块,或溃疡如虫蚀者,称为阴疮,又称“阴蚀”“阴茧”。本病的发生多因七情郁火,肝脾受损,肝火夹湿热下注于外阴而蕴成疮疡;或因经期、产褥期不注意卫生,以致邪毒入侵,蕴而生热,与气血凝滞,肉腐成脓,发为阴疮,或因体虚正气虚弱,风、寒、湿乘虚而入,与血相结成疮疡,因正气虚弱,不能托毒外出,致疮疡久不愈合;或因阳虚体弱,寒凝血滞,痰湿内生,互结为块,积于外阴成疮。本病应根据证型,采用“热者清之,寒者洞之,虚者补之,下陷托之”的治疗原则。
西医的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外阴溃疡、外阴癌等均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及局部检查,外阴有红肿、疼痛、结块,溃疡即可诊为本病,但应注意口腔、眼睛是否也有溃疡,应与狐惑病(白塞综合征)相鉴别。对那些久不痊愈者,还须做些必要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外阴癌、外阴结核,以免延误治疗。
本病根据外阴肿块有无红肿、疼痛及分泌物性状,结合全身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一般来说,局部有红、肿热、痛,分泌物多,色黄绿者,为肝经湿热,或热毒内蕴;局部包块不红不疼,皮色不变,为囊性者,属痰湿内聚,局部溃疡,久不收敛者,多为气虚寒凝。
(二)分型问诊
1.肝经湿热
问诊:阴户红、肿、热、痛,或有积块,或破溃流脓,或黄水淋沥。带下量多、色黄,有秽臭。伴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治法:清泄肝火,利湿解毒。方用龙胆污肝汤加土茯苓、蒲公英、丹皮。
2.热毒蕴积
问诊:阴户一侧或两侧有积块,掀红灼热,疼痛拒按,行动艰难。伴恶寒发热,口干,小便涩滞,大便干燥。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痰溫内聚
问诊:阴户一侧或两侧有积块,不红、不热、不痛,皮色不变,触之柔软,经久不消。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养荣。方用阳和汤合小金丹加减。
4.气虚寒凝
问诊:外阴肿块,皮色不变.经久不消.或外阴溃疡,色灰白,经久不敛。伴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心悸,心烦。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外出。方用托里消毒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阴疮问诊 阴疮 阴蚀 阴茧 外阴炎 前庭大腺炎 外阴溃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