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表辨病
人们对长在脸上的雀斑比较注意,因为它影响面容,于是人们千方百计求医就治。其实雀斑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有些色素沉着却与某些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常可成为提醒人们发现内脏器官隐患的信号。
黑色素斑与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早在本世纪初,医学家波茨发现一种奇异的病症,其特点是病人的口唇周围出现黑色素,犹如沾染上了柏油小点,同时伴有腹痛,肚子经常咕噜咕噜地作响,进而发现人的肠道里长有许多息肉。三十年以后,另一位医学家杰格指出,这咱病征非属少见,因故得名为"波茨--杰格二氏综合征";后人为便于记忆又称其为"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现代医学证明,该病屑遗传性疾病,在一个家族中常有数人患病。色素沉着也不仅限于口唇周围,还可发生在口腔粘膜、手指、手掌、脚掌、眼、鼻等处,病人常常出现发作性腹痛,甚至便血、引起贫血,重者危及生命。但如能提高警惕,及时求医,通过X线或纤维内窥镜检查,能够发现胃肠息肉和出血部位,继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使病情得到能动缓解。
地图状斑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征 此种异常色斑是著名医字家阿狄森发现的,也称之为阿狄森氏病。据有关医学文献报道,患有这种病的人,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皮肤、粘膜出现色素沉着,且以身体的暴露部分、常受磨擦和压迫的部位如乳头、会阴部、外生殖器、牙龈、口唇、指(趾)甲根部和手纹等处为著,由于其形状好似"地图状",亦称为地图状斑。该病常常造成双侧肾上腺破坏以致功能减低,所以除色素增多外,病人还有低血压、无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表现。医学研究证实,引起阿狄森氏病的病因半数是由结核造成的,因此只要早期做出诊断,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黑色痣与黑素癌 皮肤上的黑色痣是演变成恶性肿瘤黑素癌的病原。尤其是中年以后发病,更应引起高度注意。其特点为,原有的黑色痣于短期内迅速增大、色泽加深。有的黑如煤炭,但也有黑色痣变化不著却早有肿瘤远远转移。这类变化的黑痣恶性程度极高,常转移到肝脏等器官。因此40岁以上的人,应对面颊部、颈部、背部、手心、脚底部位较大的黑色痣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增大、脱毛、变黑、出现痒感或经常容易碰破的黑色痣,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黄褐斑与肝脏疾患 黄褐斑俗称肝斑,男女皆可见之,但以女性占多数。表现为病患面部呈大片的黄褐色或浅黑色斑,边界可清可不清,表面平滑。这种色素还可见于额部、两颊、唇周、算梁、下颌等部位。除了妊娠或生育后的妇女会患有黄褐斑外,有些人出现黄褐斑则可能与全身疾病有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等。因此,若发现原因不明或伴有周身不适的黄褐斑时,应查明原因,以防肝脏病变。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 望表 黑色素斑 地图状斑 黑色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