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诊家枢要》:“散为气血耗散,腑脏气绝,在病脉主虚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
《濒湖脉学》:“左寸怔忡右寸扦,微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肿胕,散居两R魂应断。”
《诊家正眼》:“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卧;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胀满蛊坏;右关之敬,当有溢饮;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得之,阳消命绝。”
《医学入门》:“散脉不聚命将崩,到此无由得再生,五脏气散利不禁,六腑气散四肢青。”
《四言举要》:“散脉无根,形损难医;喘急息肩,散脉逆证。”
《古今医统》:“散为血耗,表强里怯,伤寒逢散,证忌咳逆。”
《脉确》:“左寸怔忡,右寸自汗,左关溢饮兮,右关食痹,珩肿亦堪断,尺为血大虚,两尺如斯终寿算。”
《医宗金鉴》:“散为虚剧。”
《脉诀汇辨》:“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散者,怔忡不卧;散在左关,当有溢饮。左足得散,北方水竭;右寸散者,自汗淋漓,散在右关,胀满蛊坏;右尺得散,阳消命绝。”
《脉诀刊误集解》:“散者大而散者是也,气失血虚,有表无理,故脉散也。”
《脉诀启悟注释》:“散主肾败,见则危殆。右寸脉散,自汗淋漓;左寸脉散,怔忡不寐;左关脉散,溢饮之疴;右关脉散,胀满蛊疾;左尺脉散,北方水竭;右尺脉散,阳消命绝。”
《三指禅》:“散脉最难医,本离少所依,往来至无定,一片杨花飞。”
《脉如》:“散为元气离散之象,故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脉理求真》:“散为元气离散之状,肾绝之应,盖肾脉本沉,而脉按之反见浮散,是先天之根本已绝,如伤寒咳逆上气,脉见散象必死。”
《脉简补义》:“散脉盖虚甚而四散者也。散脉乃阴虚而阳无所恋。”
《脉学阐微》:“散脉多见于心肾阴虚,不能维阳,形成阴阳离决之候,为一种病势危笃不易治疗之险证。在心脏病垂危时往往见之。”
诸家皆言散脉主虚证,为气血衰败,元气离散,阴阳即将离决之危象。而《脉经》为何说“气实血虚”?
《脉诀刊误集解》说:“散者,大而散者是也,气失血虚,有表无里,故脉散也。”观此文义通达,当以《集解》为是,足见《脉经》所载是以“失”为“实”之误。散脉分别见于三部,其主病之不同,与其所属之脏腑相关,见于两寸则心、肺气虚、主怔忡、自汗;见于两尺,则阴竭阳消,故主命绝;见于两关,主溢饮、胻肿、食痹,盖脾胃气虚,虚中夹实;若与代脉相兼,则为脾绝之兆,以其后天之本已败,故为危亡之候。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