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产脉(离经脉)详细介绍
临产脉古人叫离经脉。何谓离经?清·林之翰《四诊诀微·卷五-妇人妊娠分男女脉法》日:“离经者,离乎经常之脉也。”可见离经之脉的特点包涵着离乎妊娠期的正常脉象而言。明·李延罡《脉诀汇辨·卷五-凭脉断病》日:“此言产中之脉也,其脉与十月怀妊娠平常见者忽异,假如
平日之脉原浮,临产则脉忽沉,平日之脉迟,临产则脉忽数,至如大小滑涩,临产皆忽然而异。”
形成临产脉的原因,可能与产妇临产时的精神状态有关。例如高度的精神紧张,疼痛所产生的神经和精神症状,都会使气血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使原来的脉象变异,故明·李延罡《脉诀汇辨》日:“盖十月胎气安定,一旦欲落,气血动荡,胞胎迸裂,自与经常离异,而脉也非平昔之状貌矣。及其已产也,气血两虚,其脉宜缓滑,缓则舒徐,不因气夺而急促,滑则流利,不因血去而凄枯,均吉兆也。”那么离经之脉是怎样的呢?据多数医家认为:以浮数散乱或沉细而滑者为多,这种离经之脉,因系一时性变化,故晋·王叔和《脉经》认为是:“但离经者,不病也。”离经之脉归纳起来,约有如下四种:
1、脉浮浮脉的形成主要是血气沸腾在表,脉管充盈所致。妇人临产脉之所以浮,与挣努忍痛而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精神紧张等有关。晋·王叔和《脉经》卷九日:“妇人怀妊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但离经者,不病也。”即此意也。
2、尺脉转绳如珠肾主胞胎,系于两尺,将产之际离经者经血,累动者为肾气,是以临产离经之脉尺如切绳、转珠者。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日:“孕妇诊其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朝鲜人,许睃《东医宝鉴·卷十·妇人》日:“《脉经》日: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
3、沉细而滑高阳生《脉诀》日:“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亦同名。”这种沉细而滑的脉发生在临产之前,可能是由于临产初期、气血尚未大动之初的脉象,所以元·朱丹溪日:“离经六至(至字,疑浮字之误),沉细而滑,阵痛连腰,胎即时娩。”
4、中冲脉异常搏动中冲,穴名。心包络之经穴位,在中指之末。由于包络乃心君之官城,君受邪,包络代之,临产之际,必动血伤血,是以中冲脉必见隆盛,未产之前则或厌或无,《医存》日:“又须知,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不可临盆也,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二目乱出金花,乃正产时也,速临盆。”
按:清人周学海在其所著《脉义筒摩》卷七感慨地说:“孕脉最难辩”。确实是经验之谈。孕脉难辨而以脉来预测男胎、女胎和单胎,双胎尤难辨。欲产离经之脉也然。要知中医脉诊是四诊中之一,所以要求医生在诊察疾病时,要善于运用四诊,综合分析患者的“证”候,莫可执一为论可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