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脉分部长度
寸口脉划分为寸关尺三部始见于《难经》,《二难》说:“……阴得是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是说寸口脉的总长度为一寸九分,寸部长九分,尺部长一寸,寸尺之界为关。滑氏《本义》说:“关者,掌后高骨之分,寸后尺前,两境之闻,阴阳之界限也。”寸口脉长一寸九分,其起止点在何处?《难经经释》说;“……于寸尺之中,分其长短之位,以合阴阳之数,一寸为偶数,九分为奇数也。盖关以下至尺泽,皆谓之尺,而诊脉则止候关以下之一寸;关以上至鱼际,皆谓之寸,而诊脉则止候关以上之九分。故日尺内寸,寸内九分。”
《难经》仅言尺、寸两部的长度,而没有关部的长度。今以三指切脉,以中指候关,如何布指?关于关部的长度,历代医家其说不一。《难经集注》杨注:“寸关尺三位,诸家所撰多不能同,故备而论之,以显其正。按皇甫士安脉诀,以掌后三指为三部,一指之下为六分,三部凡一寸八分。华佗脉诀云:寸尺位各八分,关位三分,合一寸九分。王叔和脉诀云:三部之位,辄相去一寸,合为三寸。诸经如此差异,则后之学者,疑惑弥深。……叔和以三寸为式,义有隐微,此乃黄帝正经之说,岂有误也。况上古以一肤指为四寸,王叔和必取其肤指之三寸,与今之一寸九分,短长相近也。何体注《公羊传》云:侧手为肤,按指为寸。即其义也。……”杨康候引王叔和脉诀,实为高阳生所撰,非黄帝正经之说。杨亦未说清三部脉各占总长度之多少。又丹渡氏《疏证》说:“……寸口与尺,中间相隔一分之地,谓之为关,是关为分界之义者可见矣。”清·丁履中《古本难经阐注》说:“……但言尺寸而不言关者,关居尺寸之中,而受尺寸所分之地,故不言关,而关在其中矣。”
综上述,明确关部的长度各占尺部与寸部的一段。那么关部究竟多长?还应以王叔和的《脉经》为准。《脉经·分别三类境界脉候所主》说:“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日寸口;从寸至尺,名日尺泽,故日尺寸:寸后尺前名日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出三分,故日三阴三阳。……”由此可见,寸口脉总长度为一寸几分,寸部九分,关占其中三分,实际为六分;尺部一寸,关占其中三分,实际为七分;而关部合为六分。如是三部之长度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切之,从临诊实践说较为合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寸口脉所主脏腑的几种不同见解 下一篇:数脉之单脉介绍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