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介绍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具体交会为:
足太阴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
手太阳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
足少阳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手少阳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
手太阴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足少阴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她还从杨甲三教授应用八脉交会穴之病案入手,从单独用、相生配穴、同气配穴、灵活配穴及与其他腧穴配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杨甲三教授运用八脉交会穴辨证、立法、处方用穴、针刺手法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对杨甲三教授对八脉交会穴有独特见解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八脉交会穴固定配穴法中,阴经为何要用相生配,阳经为何要用同气配,八穴中为何用了四个络穴、两个输穴、两个蹻脉穴,为什么无手足阳明、足厥阴、手少阴四经之经穴,而单用此八穴就能治疗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的病症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八脉交会穴的交通途径 下一篇:脉诊主要学术思想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