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女伴淑且真 桑药入方功最神
泄肺平喘桑白皮
“只应新执牙筹者,拾得研桑肘后方。”(刘克庄《循梅路口》)桑白皮性味甘、辛、寒,归肺、脾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肺热喘咳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咯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的治疗。《药性论》载:“(桑白皮)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用药法象》载:“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本草纲目》载:“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现代研究证明,桑白皮具有利尿、降压、镇咳、祛痰、平喘、抗炎、降糖、抗菌、镇静安定、抗癌等药理作用。
桑白皮属止咳平喘类中药,既可清泻肺火与泻肺中水气而平喘,还可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桑白皮与地骨皮同用,可治疗治肺热咳喘,如泻白散;桑白皮配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可治疗水饮停肺之胀满喘急;桑白皮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配伍,可治疗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如补肺汤;桑白皮配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可治疗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如五皮散。
桑根性味微苦、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定惊、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惊痫、目赤、牙痛、筋骨疼痛的治疗。
滋阴养血桑葚子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桑葚子性味甘、酸、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肠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所致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秃疮的治疗。《本草衍义》认为桑之精英尽在于桑葚,《随息居饮食谱》认为桑葚子“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桑葚子属补阴类中药,与何首乌、旱莲草、女贞子等配伍,可治疗阴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须发早白;与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等配伍,可治疗阴虚津少、消渴口干;与火麻仁、生首乌、生地、枳壳等配用,可治疗肠燥便秘。
桑葚酒性味甘、凉,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肾虚水肿、耳鸣耳聋的治疗。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魏风·十亩之间》)在古代,桑树在国计民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桑药在中药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采桑女 采桑子 桑药 桑耳 桑黄 桑螵蛸 桑蠹虫 桑寄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拒霜花开芳出众 芙蓉月冷疗疽痈 下一篇:从佛心仙技谈中医传承创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