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名考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多称之为医工,其最见于《内经》,“上工治未病”就是对良医的称赞。
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对医生的别名也称谓颇多。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多称之为医工,其最见于《内经》,“上工治未病”就是对良医的称赞。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医工”、“针工”均为对医生的称道。对古代医生的别名略作统计,则有待诏、博士、牙推、郎中、大夫等名,唐人张祜《病宫人》诗有:“药饵无征待诏愁”之句,可见唐代医生亦称为待诏。辽代时翰林医院设医待诏之职。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唐代太医署列医博士、按摩博士等职,则知当时医生称为博士。牙推之名,见于元人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马致远的《岳阳楼》、尚仲贤的《王魁负桂英》、石君宝的《秋胡戏妻》等剧作中均称医生为牙推。牙推也作衙推,陆游《老学庵笔记》:“陈雅诗云:‘陈雅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李牙推。’”李牙推即为医者也。其实牙推之名起于南宋之前,据《北梦琐言》所记,后唐庄宗刘皇后之父曾以医为业,负药囊直入后宫,自称刘牙推访女。《旧唐书·郑注传》:“元和十三年,李愬为襄阳节度使,注往依之,愬得其药力,固厚遇之,署为节度牙推。”据此,牙推之名于唐时已有之。至于郎中、大夫之谓,并见于洪迈德《夷坚志》。可见宋代已有其名,后直至明清时代则多以此称谓医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