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农诗圣——杜甫
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新唐书·杜甫传赞》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故明清文人甚推崇杜甫,叶燮在《原诗》中云:“诗圣推杜甫。”然而,你是否还知道,就是这个诗圣,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农呢。他一生种药、卖药,在我国药物学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
公元759年,杜甫由陇入属。他就和妻子、儿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药圃,请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包过棕亭入草亭,苗满青山渐取誉,根据隙地却成形。”这就是当时他为我们描绘的一派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直至晚年,他在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身体日益衰弱的情况下,还不忘种花种药。他在《小园》诗中就写:“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意即买下花园,即种花又种药,花可观赏,药可治病。
对于怎样种好药,杜甫也深有研究。在泉州,他见太平寺的泉水特别清洌,可灌溉一片繁荣的药圃,因而在《太平寺泉眼》一诗中写道:“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含生毛羽。”据《本草纲目》载,黄精是阳草,为一种药物,久服可延年益寿。
至于写采药、制药、买药的诗就更多了。《秦州杂诗》中的“晒药无妇,应门亦有儿”,反映了当时杜甫的、儿子也参与精制药物了。另外,他还在诗中写道:“水栏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这里的洗药,也是药物储藏、炮制前的必要操作工序。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曾三次卖药行医。诗人35岁至44岁时,在京都长安未中科举,因此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第二次是公元759年,杜甫携带家小由洛阳回华州,这时的卖药生涯更苦了,到了“短衣数挽不掩胫”,“男呻女吟四壁静”的境地。杜甫第三次卖药是在公元770年,杜甫在渔市上摆药摊,维持一家生计,直到这年冬天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下船上。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