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明与《妇人大全良方》
宋代医学家陈自明(1190—1270),字良甫,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中医世家,其祖父、父亲是当地的名医。陈自明家中藏书很多,从小受到医学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医学发生了兴趣。成年之后,为了开阔眼界,他游学东南各地。除了继承家传医疗技艺和良方外,陈自明还广泛收集方书,带回家后闭门细细研读。陈自明善于吸收众家的长处,成为通晓内、外、妇、儿各科的名家,尤其擅长妇科。陈自明曾在建康府明道书院任医学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授。
他对当时医界存在的种种弊端极为不满,同时对妇科不受社会重视深深不安。他目睹妇产科患者不时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有些人即使勉强生存下来,也是疾病缠身,长年不愈,痛苦不堪。可是妇科著作稀少,许多宝贵经验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研究。于是,他下决心从事这方面的著述工作。终于在1237年,陈自明根据历代留存的30多种妇科著作,编写了《妇人大全良方》一书。
陈自明认为,医学中妇科和产科最难。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到歧视,被压在社会的底层,给妇女带来福音的妇产科医生也被人们轻视。产科被看作是稳婆的事,几乎无人问津。实际上,瞬息之间决定母子生命的产科,在当时条件下是很不容易掌握的一门学问。
在陈自明着手写《妇人大全良方》以前,宋代已经有李师圣在1109年写的《产论》、杨子建在1098年写的《十产论》、郭稽中在1109年写的《产科经验宝庆集》以及朱瑞章在1184年写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陈自明觉得这些医书内容比较简略,编写时缺乏统一的体例和系统的理论,使学习的人无从全面了解和掌握。一个医生,即使读了这些书,当遇到问题时,难免用了一方无效,便束手无策;或者医生没有更多的医方作依据,只好凭经验揣摩猜测,结果因为种种原因,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妇人大全良方》由陈自明的儿子陈六德修订补充,后来又经过明代名医薛己和王肯堂的整理、补充,成为一部流传很广,对后世颇有影响的专著。
《妇人大全良方》共24卷,分8门,有272论。每一论引用《内经》和《诸病源候论》等书的原文,论后附临床的典型病例。书中有些内容是陈自明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例如,在“调经门”中,月经痛可应用家传秘方延胡索为主的方剂,因延胡索有明显的止痛作用。虽然在宋初的《日华子本草》里曾经将延胡索用于治疗心痛,但较多地用于治痛经则可能是从陈自明开始的。对于闭经的治疗,他主张用补脾胃的方剂以及滋补药,不能用通经药。在“求嗣门”中,他反对早婚,认为从生理上看,男子30岁、女子20岁是比较合适的结婚年龄。他通过细心观察和研究,指出痢疾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传染性,否定了古人所说毒疫痢是由积滞引起的观点。在13世纪能提出这样符合科学原理的痢疾病因学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陈自明还写过《管见大全良方》,其部分内容保存在朝鲜的医学丛书《医方类聚》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陈自明 妇人大全良方 薛己 王肯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明代医家陈实功珍闻善举 下一篇:佛印妙对苏小妹 汤药带出灵感来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