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神医与“心肺复苏术”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196年)1月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是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在建安年间,不仅出现了建安七子和建安文学(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也出现了“建安三神医”,即华佗、张仲景和董奉。
建安三神医中,华佗和张仲景去世的时候,董奉还未出世,而华佗和张仲景两人的生卒时间相差不过五六年,而且从两人对“心肺复苏”有相似的观念和技法来看,他俩可能有所交往。华佗以外科为主,号称“外科鼻祖”“外科圣手”,而张仲景以内科为主,被誉为“医圣”。从他们如出一辙的救治缢死者时的辨病方式和采用的技法,可以推断1800多年前,用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办法抢救缢死者,已初步成为当时医界的共识。
《华佗神方》卷十七“急救神方”之一“救缢死神方”介绍了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凡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活。暮至旦,则难疗。此谓其昼则阳盛,其气易通;夜则阴盛,其气难通也。”接着详细地讲解了治疗技法:“先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截断,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挽其发,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是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并稍稍与以粥汤,自能回生。”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也有类似记载。可见18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经采用屈伸手臂,按压胸廓的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综合急救缢死的一类人。
“口对口吹气法”在我国民间也早就用于急救。据《中藏经》下卷“治缢死方”所载:“先令人抱起解绳,不得用刀断。扶于通风处,高首卧,取啖葱根末,吹入两鼻中,更令亲人吹气入口,候喷出涎,即以矾石末取丁香煎汤,调一钱匕灌之。”《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一是传说为华佗所作,二是认为六朝人(约3—6世纪)辑录华佗遗方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无论哪种观点都说明我国开始使用“吹气入口”急救法已有1600年以上的历史。
诚然,我国古代医家开创的胸外按压和吹气入口救治技术,还未形成当今心肺复苏术中要求的具体指标和参数,没有查到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按压时胸廓下陷的深度、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频率等,但1800多年前已经要求人工呼吸至少要持续一两个小时,不辞劳苦坚持到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宝贵经验,已为历来施行急救的大量病例所证实。虽然现代医学对其实施步骤仍处在不断地变更、调整中,但我国建安神医创立的抢救缢死者胸外按压和吹气入口的做法,暗合了现代医学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建安神医 建安三神医 华佗 张仲景 董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承槐卿巧解“痰”字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