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膏贴防治老慢支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多与阴寒过盛、阳气虚弱有关。“冬病夏治”(伏天治)对慢性支气管炎等病能起事半功倍之效。因为三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药更易直达脏腑、激发正气,增强人的抗病力;慢支炎者多寒气盛,伏天用药最有利于清理“陈寒”,并为秋冬储备阳气,这有利于预防冬季慢支炎复发并减轻其症状。
膏贴方药及用法介绍
伏天膏贴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较多,下面介绍一种常用膏贴方供参考选用。
备药:伏天前,取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甘遂、细辛、生半夏各15g,将此5味药共研成细末,装入密闭的玻璃瓶内,置冰箱中备用。此药粉为1人的3次用量(也是1年用量,每次用1/3)。
敷贴方法:每次取1/3药粉,鲜生姜100g洗净后捣碎挤出生姜汁,用姜汁将药粉调成千糊状(可略加水),用手捏为6个小药丸,每丸约4g左右(儿童减半)。将药丸按贴在直径3cm的牛皮纸或塑料薄膜中心,分别贴在背部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6个穴点上(分别位于背部第三、五、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各1.5寸处),然后用直径5cm大小的胶布固定(用麝香壮骨膏之类固定亦可)。选择在初伏、中伏、末伏天各敷贴1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每次贴2~6小时。连续3年采用三伏膏贴为1个疗程,至少应坚持1个疗程。1年中如出现两个“中伏”,可加贴1次。
疗效:经临床观察,上方坚持3年治疗(1个疗程)后。多数患者发作症状可明显减轻,发作间隔延长,尤其平素易感冒者会大为减少,从而减少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机会。据统计,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药穴效能解析
肺俞、心俞、膈俞穴均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所处位置,刺激这些穴位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炎、祛痰作用。
中医认为,膏贴背部俞穴,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疏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目的。
膏方中,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通络止痛;细辛祛风解表、消肿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甘遂逐水攻痰;半夏化痰止咳、消痞散结。加上能温肺之生姜汁。上法药穴相配,有温肺散寒、解痉平喘、消炎砝痰之效,对缓解慢支炎症状(咳嗽、咯痰、胸闷等)和预防其复发,当有一定效果。
伏天药贴注意事项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阳虚、寒性气管炎患者,其表现是: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或滑。如阴虚火旺者,或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则不宜采用。
贴敷时间:一般贴穴时间2~6小时。如果贴后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以延长贴敷时间,等干燥后再揭下。
贴后禁忌: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食生冷、辛辣、韭菜、香菜等食物。海鲜、牛羊肉类尽量少吃;贴敷当天不要洗澡,也不宜活动过多,以免药物移动、脱落。
起疱处理:膏贴后皮肤发热、充血、小水泡等,这是正常现象,有利于发挥作用,一般数目后可自行消退。必要时可涂些龙胆紫(紫药水)或醋酸氟轻松乳膏。如水泡较大.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冬病夏治 慢性支气管炎 伏天治 三伏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夏练三伏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下一篇:冬病夏治本质在于治湿气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