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之洗浴
『释义』新生儿在第一周之内,切忌不能频频洗澡。恐怕湿热之气,熏蒸不散,反而使新生儿周身发赤游丹毒。
『原文』儿初生,将猪胆汁洗浴,令肤细腻,且无疮疥。如无,用软绢轻轻洗之,其白垢自退。每见稳婆①将肥皂洗儿头面,抹入眼中,致目日久不开,因害成瞽②有之;且令皮肤粗涩。亦不可频洗,泄③儿元气,或伤脐带,脐疮,终身痼疾矣。(《婴童类萃·上卷》)
『注释』①稳婆:古时称接生妇女为稳婆,又叫接生婆。②瞽(gǔ古):瞎。③泄:液体或气体排出为泄。另一个意义为漏露。
『原文』其浴儿,当护儿背,恐风寒从背而入。(《幼幼集成·卷一》)
浴儿之法五枝汤①……且滋肌肤免生疮。(《医宗金鉴·卷五十》)
『注释』①五枝汤:槐、桃、桑、柏、柳枝,熬水洗浴。
附:剃头、熏衣和洗眼。
『原文』小儿初剃头,俱不择日,皆于满月日剃之。(《证治准绳·卷一》)
小儿月满剃头,须就温暖避风处,剃后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同研,却入生麻油三、四滴,腻粉拌和头上拭,以避风伤,免生疮疥热毒。(《针灸大成·卷十》)
小儿弥月剃胎头,密室温和适可求。杏麻薄腻揉头上。胎毒①疮疖②一切休。(《医宗金鉴·卷五十》)
『注释』①胎毒:古人对婴儿的某些病证,认为其发病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故名。②疖:小疮。
『原文』凡浣①儿衣,不可露于星月之下。如偶失收,当用醋炭熏过②,方可衣③之。(《幼幼集成·卷一》)
『注释』①浣:洗。②醋炭熏衣:把醋泼于烧红的炭上,用其挥发的蒸气熏衣物,有消毒杀菌的作用。③衣:名词作动词,穿,戴之意。
『原文』儿生眼闭不能开,皆因脾热受于胎。内用地黄汤①最妙,熊胆洗目②效灵哉。(《医宗金鉴·卷五十》)
『注释』①地黄汤: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生甘草,水煎服。②熊胆洗目:熊胆、黄连各少许,煎水外洗双目,其目自开。
『释义』初生婴儿眼睛紧闭不能睁开,都因为孕妇饮食不节,恣食厚味,致使热毒熏蒸,热蕰儿脾。眼胞属脾,其脉络紧束,故不能开。此时可内服生地黄汤,清解脾热,外用熊胆、黄连煎水洗目,其眼自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中医育儿之拭口与消毒 下一篇:中医育儿之择乳母与哺乳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