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防治高血压10大秘笈
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血压波动的幅度过大,超过其正常的生理界限,就成为了一种病态——高血压。驾驶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释放增加,很容易导致血压增高。因此,驾驶人要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时做好防治。
1.调整心理,缓解紧张
驾驶人应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因周围事物的影响产生过分恐惧和焦虑心理。开车在路上,如果遇到堵车或有人加塞儿抢行时,一定要控制情绪。
2.生活规律,调整作息
驾驶人生活很不规律,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大,加上缺少体力活动和锻炼,其发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因此,驾驶人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充分利用休息日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以减少压力。
3.加强运动,锻炼身体
很多车主自从开上车,双腿就基本进入“废用”状态,腿部的衰老可能会更早出现。因此,要尽量活动双腿,最好每天步行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4.调整饮食,口味别重
驾驶人应注意摄入食物总能量和活动消耗能量的平衡,这可以从体重是否增长来估计。饮食搭配要合理,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饮食,多吃适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A和C的新鲜水果。吃饭时不要口味太重,每天食盐总量控制在6克以下。
5.控制体重,远离肥胖
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驾驶人要注意控制体重,不要过度肥胖。
6.戒烟限酒,珍视健康
有些驾驶人下班后很疲乏,往往饮酒过量,这样不仅易患高血压,也容易诱发脂肪肝。酒精指数对血压有明显影响,应尽量少饮酒。而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所以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也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因此,在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应大力戒烟。
7.轻型患者,非药物疗
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种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对轻型者,单独非药物治疗措施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各种非药物治疗中,限制钠摄入,减轻体重、运动和生活行为如劳逸结合,有充足睡眠,消除紧张情绪等治疗的效果较为肯定。
8.药物治疗,不可随便
降压药物品种繁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己随便用药。特别提醒,千万不要根据自己是否有自觉症状任意服用或停药;服药时间,应根据每日血压的动态,在高压处于峰值前服药,即每天早上起床后6~7时和下午5时左右;夜间血压最低,切勿临睡前服药。
9.随时监测,防治结合
临界高血压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少人正是因为未积极治疗才发展成严重高血压。还有的患者血压偶尔增高,常有某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这类病人不一定长期用药,解除诱因或短期治疗即可。建议有高血压病的家庭备台血压计,随时监测,根据血压水平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10.血压高了,开车勿快
高血压患者若高速驾驶,当车速过快时,思想就会高度集中,精神紧张可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进一步增高,不利康复,甚至发生意外。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开车勿快。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驾驶人防治高血压10大秘笈 驾驶人 高血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驾驶人防治油料危害10大秘笈 下一篇:驾驶人旅行中卫生饮食10大秘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