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祛风通络消瘀肿
风车茉莉花是最近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阳台种植花卉,因为开花的时候花瓣排列如风车一般,远远望去好似洁白的茉莉一样,实际上这种花不是茉莉,属于夹竹桃科络石属的一种常绿爬藤植物。如果你在野外郊游特别是爬山的时候,仔细留意会发现不少树木上都有它攀附的身影。它也是一味中药,名叫络石藤。
祛风通络的良药 止血消瘀的高手
络石藤不开花的时候貌不惊人,如果不仔细观察,一般不容易发现它的身影。但是一旦开花却非常惊艳且秀美,尤其是攀附在岩石和大树上的时候,那一簇簇洁白如雪的美景,总会让很多游人把它收入镜头之下。清代植物学专家吴其濬直接在其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称其为白花藤。约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中它还有个比较霸气的名称——石龙蘼。因为此草生命力旺盛,比较耐寒,《唐本草》中又叫它耐冬。络石藤作为药用植物,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茎、叶。一般秋季落叶前采收,晒干。
络石藤性味苦凉,入肝、肾经。主要有祛风、通络、止血、消瘀等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等。《名医别录》中记载其“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唐代的《本草拾遗》中记载其“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此外,络石藤还是一味治疗喉疾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唐代的《药性论》中记载其“主治喉痹。”
江西民间还有用此草药治外伤出血的简便方法,如以络石藤适量,晒干研末,撒敷,外加包扎。
需要注意的是,南北朝梁代名医陶弘景在其编著的《本草经集注》中提醒,络石藤不宜与铁落、菖蒲、贝母同用。因为络石藤“恶铁落,畏菖蒲、贝母。”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中提示:“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即阴盛阳虚者或者畏寒怕冷的人不宜用此药。
络石藤的阳台种植注意事项
阳台种植络石藤采用压条法容易成活。在2~3月把老藤分段埋入土中,深3~4厘米,待至翌年被埋压的部分长出新根时,剪断与老藤的联系,另行移栽。
络石藤也可扦插种植。扦插枝条的下端剪口注意要剪成斜形的马蹄状,可以加大插条剪口与土壤的接触面,更好地吸收水分促发愈合组织而生根。
生根发芽后要马上移栽到比较肥沃的营养土中才会生长得快而健壮。扦插完喷水后,可以用铁丝或者竹片在花盆上做一个小拱架固定,也可以做成自己喜爱的形状,因为藤类植物有攀附生长的特性,沿固定形状生长开花之后更具观赏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百草之王话人参,中药补虚之佳品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