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农村常用“天然感冒药” 发汗解表利咽喉
荆芥有种独特的辛香味,是凉拌菜中的上好美味,很多人因它烙印上童年的印记甚至萦绕出乡愁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种野菜还是农村常用的“天然感冒药”。
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作蔬菜食用。它味道鲜美,生熟均可入餐,但以凉拌为多,是一种保健型辛香蔬菜。很多定居他乡的游子也会从家乡带一些荆芥种在阳台上,那种厚重的乡情与久违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赋予了这种阳台中药的更多人情味。
祛风解表,感冒初期常用药
荆芥作为中药,一般在夏、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荆芥味辛性温,其性升浮,善能发汗祛风解表邪。凡风寒束表而致头痛寒热、无汗、周身痛楚之表闭证,最适合用。荆芥药性虽温但不燥,擅长祛风,常以之配入辛凉疏解之品,治疗风热感冒初起,如熟悉的一种中药方剂银翘散中就有荆芥,用之以辛散透表加强疏风散热之力。
由于荆芥体轻升散,可以上行于头面空窍而有清头目、利咽喉之功。凡是风邪上犯头目诸窍,而致头目眩晕、头昏鼻塞、耳目不清等症,都可用其以除风邪。又因为荆芥能疏风利窍,因此对于咽喉痛者也有益处,如著名方剂清咽利膈汤、六味汤等中用其配伍便有此意。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能“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
专家介绍说,荆芥辛温芳化,温以通阳,芳以化浊,因此为醒脾开胃之佳品。《食疗本草》中记载其能“助脾胃。”《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它可以“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凡湿邪困阻脾胃,用荆芥效果更好一点。若兼有胸闷不畅、肺气不宣、中满而气逆,用宣散、温中、化湿等方法皆不起效者,于对症方中加入荆芥,则能收到较好效果。对于口面歪斜的症状,荆芥也是治疗的一把好手呢。《药性论》中记载其能“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口面歪斜的原因甚多,总的来说属阳明经络受病,因为阳明之脉上行于面。若单纯风邪诱发的口面歪斜可以用荆芥治疗,特别是用荆芥穗更能凸显其活络之功。
荆芥生用与炒炭功效大不相同,荆芥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但是炒炭则能入血止血,为止血要药,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候。比如肠风便血、胃热上迫或肝郁逆上诱发的吐血、妇女非经期因暴怒之后气郁且热诱发的崩中出血等病症。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需要注意的是,表虚自汗、阴虚头痛的人忌服荆芥。比如《本草经巯》中明确提到:“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此外,饮食也要注意,比如服用荆芥前后不适合吃驴肉和没有鳞的鱼。
荆芥的种植条件
荆芥的适应力很强,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较好。
播种荆芥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拣出其中的杂质和已损伤的种子,然后用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晒到通风干燥处,这样可使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加快,增强成活力,提高发芽率。荆芥种子细小,为使播种更均匀,可等到种子表面无水时掺拌适量细沙或细土,种子与沙土的比例为3:1,搅拌均匀后即可播种。
播种后,盖土1~2厘米厚,用脚稍踏实,再用铁耙耧平,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播后浇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有利出苗。荆芥的种子容易萌发,播后地温在16℃~18℃时需10~15天出苗,如地温在19℃~25℃、湿度适宜,约1周就可出苗,出苗前后也要保持土壤湿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荆芥 天然感冒药 祛风解表 发汗解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行气化湿用砂仁 下一篇:茯苓:入馔成美食,入方显神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