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栗子香 健康吃法知多少
栗子,又称栗、大栗、板栗、油栗等,属壳斗科栗属经济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分布较广,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山东省郯城县所产大油栗名闻遐迩,它光泽油亮,糯性强、口感好,素有“干果之王、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把栗子与莲子比美,称“其仁如老莲肉”,“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可见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
栗子的吃法有许多种,最具风味的当数“糖炒栗子”。其做法并不复杂,原料为栗子、海盐、白砂糖,先把栗子洗净剪口浸泡少许,擦干表层水分,待铁锅烧热后,倒入海盐和栗子开始翻炒,直至栗子炸开口,再倒入适量白砂糖,快速翻炒,避免糊锅。这时盐粒发黏变成黑色,同时糖分焦化,焦香四溢,远远就能闻到炒栗子特有的香气。待炒到盐粒不再发黏即关火,盖上盖子闷一会,以保证栗子熟透并使焦糖香气渗入栗子里,然后用漏勺将栗子沥出即可。但见颗颗栗果上釉色亮闪闪、光洁洁,间或传来几声热栗子爆裂的脆响声,鼻翼翕动,一缕缕甜香焦香氤氲飘过,诱得人不由唏唏嘘嘘剥食开来。难怪南宋陆游老先生品得栗香欲罢不能,写出《夜食炒栗有感》:“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古人还称糖炒栗子为“灌香糖”,有诗为证:“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栗子还可与红枣、花生等搭配,做成“甜饭”或曰“八宝饭”,寓意“早生贵子”。这道饭已成为寻常人家的吃食,一般将栗子块、红枣、花生、黏米、白果、莲子、豇豆、红小豆等,用炉火慢悠悠熬煮,约大半小时,待粥汁黏稠浓亮即可,入口沙面筋道,细品糯香甜软,颊齿留香。这栗枣甜饭健脾养胃、强筋健骨、补中益气,还能敛肺定喘、通肠润便、养血安神,特别适合秋季老人孩子除燥热、贴秋膘。
栗子还可以做面食。将栗子块晾晒干爽,与适量玉米、小麦一道磨成面粉,和面反复揉按,并醒好备用。可做成栗面馒头,揉按时戗入适量炒熟的干栗面,上笼屉蒸成的栗面馒头色泽黄莹莹,食之栗香满口,诱人食欲。还可擀成面皮,做面条、包饺子,品之滑爽生津,滋润养人。
最美要数当下的时令菜“栗子鸡”。就是把刚打下来的新栗子去壳去皮,先煮上半熟切块备用。鸡是从春里开始散养、刚会捏着嗓子打鸣儿的小公鸡,宰了剁块,用刚晒制出来的农家红酱爆炒,勾添少许槐花蜜,待鸡块上色后再加栗子块猛炒慢炖,中间加新鲜姜块、花椒果、胡椒粉、大蒜瓣、大葱段、青辣椒自不必说,但见红亮、淡黄、青绿一盘美味,栗子吸纳了鸡肉、红酱的醇香,鸡块煨得了栗子的甜糯,那色泽那醇香那风味,呵呵,甭提多么美气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大栗 板栗 油栗 甜饭 八宝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亦食亦药淡豆豉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