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发脾胃伤 食疗调养来帮忙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也最活跃,相对地体内阳气就偏弱,再加之贪凉、食欲减退等,腹泻、便秘、急性肠胃炎等脾胃病在夏季尤为多发。如果你也深受脾胃病的困扰,不妨看看如何食疗调养。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杂粮养护脾胃是最优之选,堪称脾胃的守护神。对于“五谷”古代有不同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一种指麻、黍、稷、麦、菽,而王冰所注《素问》:“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现在以五谷作为所有谷物的通称,不再拘于五种谷物。谷类食物大多性味甘平,无大寒大热之性,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下面就介绍几种不同脾胃问题适宜的五谷食疗方。
1、脾胃虚寒
症状可见:胃痛隐隐,饥饿或遇寒加重,痛时喜温喜按,时呕清涎,大便溏薄,食欲减退,多食则脘腹痞胀,倦怠乏力,四肢欠温。
炒粳米:粳米20克,炒焦,加入适量水烧开,饮汤吃米。婴儿吐乳、产妇虚弱也适宜此方。
高良姜粥:高良姜15克,粳米60克,陈橘皮6克。清水600毫升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300毫升,放入米煮粥即可。
干姜香砂粥:干姜、香附、砂仁、白术各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各药洗净,水煎2次,每次用水250毫升,煎20分钟,两次混合去渣收取浓汁。放入淘净的粳米,加水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熬成粥,加入红糖熬融。
胡椒粥:胡椒15克,粳米60克,砂糖适量。先煎胡椒,去渣取汁,再煮粳米,熟时加少许砂糖调味。
2、阴虚胃热
症状可见:胃脘不适,灼痛隐隐,饥不欲食,脘痞嘈杂,口燥咽干,渴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粳米莲子粥:粳米50克,去心莲子30克。煮粥,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麦冬竹叶西洋参粥:麦冬、淡竹叶各10克,粳米100克,西洋参5克。洗净竹叶、麦冬,加入清水300毫升,小火煎半小时后去渣留汁于锅中,将淘净的粳米和切薄片的西洋参放入,再加800毫升水,小火慢熬成粥,放适量盐、麻油即可。
3、湿热中阻
症状可见:胃脘痞满,口黏腻不爽或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少身困,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而少。
薏仁香砂饮: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砂仁4克,茵陈20克,甘草3克。将以上五味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即可,代茶饮,一天喝完。
薏苡山药煎:薏苡仁、山药、白扁豆各30克,佛手柑9克。以上四味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一天内不限时间次数,服完即可。
4、肝胃不和
症状可见: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吞酸口苦,嗳气则舒,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症状加重。
木槿玫瑰粥:白木槿花20克,玫瑰花15克,郁金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三药洗净,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去渣取汁。粳米淘净,加水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成粥,再下药汁和冰糖,熬融即可。
佛手粥:佛手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将佛手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脾胃伤 食疗调养 脾胃虚寒 阴虚胃热 湿热中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