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鸡也是一门学问
鸡肉的药用价值极高,民间素有“济世良药”的美称。中医认为,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虚、阳虚引起的乏力、胃脘隐痛、浮肿、产后乳少、虚弱头晕的调补,对于肾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频数、耳聋、精少精冷等症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雌雄进补效不同 用鸡肉进补时需注意雌雄两性作用有别:雄性鸡肉,其性属阳,温补作用较强,比较适合阳虚气弱患者食用。但也因为火气大,高血压、中风、癌症、痛风以及风热感冒的病人不适合多吃。另外,公鸡也被列为发物之一,有过敏症、牛皮癣的人最好少吃。公鸡的肉质较紧致,很难熬出浓汤。人们吃公鸡更喜欢细嫩的“童子鸡”,这时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鲜嫩的美味。雌性鸡肉属阴,比较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最好选购未产过蛋的雌鸡,将鸡洗净后切成数块,放入砂锅,再加入生姜2~3片,山药25克,枸杞子25克,加清水到浸没为度,加盖文火炖3~4小时,即可食用。加入中药可以增强鸡的补益作用。
吃鸡进补方式多 鸡的营养价值以草鸡为优,乌鸡尤为鸡中上品。鸡肉的食用方法很多,蒸煮、烧汤、腌制、风干,均各具风味。鸡汤味道鲜美,能促进食欲和乳汁分泌,但鸡汤的营养价值不如鸡肉高,所以喝汤时要连肉一起吃。由于鸡性温,吃得过多,易出现“燥热”之症,所以,一般每周吃2~3次便可。通常可将排骨汤、炖牛肉汤、豆腐汤、蛋汤等与鸡汤调换着吃。
除鸡肉和鸡汤外,鸡肝、鸡肾、鸡心、鸡胆、鸡内金等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如鸡肝具有补肝、养血、明目的作用,适合视力下降、夜盲症、贫血患者食用;鸡心具有补心镇静的作用,适合心悸、虚烦患者食用;鸡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胆囊炎、百日咳患者有效;鸡内金具有健脾养胃消食的作用,对消化不良、腹胀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吃鸡进补也并非人人皆宜。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有肾病的人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尿毒症患者,应禁食鸡肉;鸡肉性温,为了避免助热,高烧患者及胃热患者禁食;鸡肉中磷的含量较高,为了避免影响铁剂的吸收,服用铁剂时暂不要食用鸡肉。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鸡头最好不要吃,民谚曰:十年鸡头胜砒霜,鸡越老,鸡头毒性就越大。鸡臀尖是细菌、病毒及致癌物质的“仓库”,千万不可食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如何吃鸡 温中益气 补精填髓 吃鸡进补 鸡肝 鸡肾 鸡心 鸡胆 鸡内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