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柿子赛人参
柿子,又名鲜柿、绿柿,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主产于河南、山东、福建、河北等地,秋冬季采收,经脱涩红熟后用,也可采青柿脱涩后用。柿子可制成柿饼、柿干等食用,柿饼表面的白色结晶体称为柿霜,润肺力强。
中医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寒,入脾、胃、肺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养阴止血之功。适用于燥热咳嗽、痰中带血、胃热伤阴、烦渴口干、痔疮下血等。《随息居饮食谱》言:“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干柿甘平。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本草纲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嗽,止血之功。”营养分析表明,柿子含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碘、钙、磷、铁等,未成熟果实含鞣质。药理研究表明,柿子有降低血压,增强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口服柿子可促进血液中酒精的氧化。
柿蒂又名柿钱、柿丁、柿萼,为柿树科落叶乔木植物柿树的宿存花萼。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平,入胃经,有降气止呃之效。本品为治呃逆之要药,可随症加减用于各种呃逆症的治疗。
柿饼
柿饼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柿、乌柿两种。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涩,寒。入肺、大肠经,有润肺涩肠、止血止痢之功。适用于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等。
柿霜
柿霜是晒制柿饼时随着果肉水分的蒸发而渗出的含糖分的凝结物,主要成分是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为淡黄或白色粉状物。中医认为,柿霜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肺燥及阴虚咳嗽、喉痛咽干、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痔疮出血等。
柿叶
柿叶为柿科植物柿的叶。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归心、肺经。有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肺胀喘咳,肺气肿及各种内出血等。
值得注意的是,柿子虽味美,但不要空腹食用,因柿子含大量的柿胶酚、胶质,这些物质遇到酸时,就会凝结成不能溶解的硬块,硬块小的,会随大便排出,硬块大者,难以排出,停留胃内,就会形成“胃柿石症”,轻者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重者会引起胃出血或胃穿孔。柿子含有大量的鞣质,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而妨碍铁的吸收,因此,患有缺铁性贫血或正在服食铁剂者,不宜服食柿子。
现介绍四则粥疗方,供选用。
柿叶粥
材料:柿叶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柿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止咳平喘,扩管降压。适用于肺胀咳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
柿子粥
材料: 鲜柿子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柿子择洗干净,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柿子汁、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肺燥及秋燥咳嗽、酒后烦渴、小便黄短等。
柿蒂粥
材料:柿蒂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柿蒂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降气止呃。适用于胃失和降所致的呃逆症。
柿饼粥
材料:柿饼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柿饼择净,切片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柿饼、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收涩止血。适用于热痢、血淋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柿子 人参 清热润燥 生津止渴 养阴止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十月金秋时 三款花儿来养生 下一篇:彩椒炝鸭肝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