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疾患对症选粥
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宋代陆游有《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北宋张耒《粥记》言:“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
粥,俗称稀饭。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的食物与适量的米同煮为粥,叫作“药粥”,如林黛玉喝的“燕窝粥”。药粥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方法。从汉代名医张仲景就开始了药粥的应用。宋代已有《粥品》一书问世,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共载药粥方129种;明代高濂的《饮馔服食笺·粥糜类》中共收粥品38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共收粥50多种;清代曹慈山的《养生随笔》中则收载了100多种,可谓洋洋大观。
如身有疾患,可对症选粥。体质衰弱,可选用人参粥、山药粥、何首乌粥、黄芪粥等;肺结核可选用百合粥、茯苓粥、燕窝粥;胃脘疼痛,可选用砂仁粥、莱菔子粥;急性胃肠炎,可选用车前子粥、马齿苋粥;肺热咳嗽,可选用贝母粥、竹沥粥;慢性肾炎,可选用茯苓粥、生地粥、太子参粥等。
现代不少医家继承古方,古粥今用,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药粥方。著名老中医岳美中,从习用黄芪粥治疗水肿的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了一种复方黄芪粥,应用于慢性肾炎,收到理想效果。南京中医药大学邹云翔教授,每逢诊治老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时,常嘱病家多吃荷叶粥,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效果也颇满意。
但是,最近也有人指出,吃粥伤胃。因为粥的水份较多,消化液如唾液和胃液会被稀释,容易使胃膨胀,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喝粥的最大缺点是无法细嚼慢咽,食物不与唾液混合会加重胃的负担。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这种酶混在食物之中,再经胃肠吸收,喝粥时消化酶无法完全与食物混合。因此,病人在用食粥调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急性胃肠炎,或慢性胃肠炎急性发作,此时吃粥只能适得其反,加剧病情。只有让胃肠适当休息一下,吃粥才比较理想。中、老年人食粥时温度要适宜,并注意不要食用过多。现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粟米粥:粟米、大米各50克,白砂糖适量。将粟米、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可健脾和胃,补虚疗损。适用于脾胃亏虚,反胃吐食,大便溏泄,产后及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
人参粥:人参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人参择净,切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时,水煎取汁,共煎两次,二液合并,分为两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或将人参研为细末,待熟时调入粥中服食。可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适用于心悸,面色苍白,气短汗出,肢冷,心悸怔忡等。
猪肚粥:熟猪肚、大米各10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肚切丝;大米淘净,与猪肚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到粥熟后,葱 花、姜末、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慢性胃肠下垂,头晕目眩,纳差食少,肢软乏力等。
牛乳粥:牛乳适量,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加乳汁、白糖,同煮为粥,每日1剂。可补虚损,健脾胃。适用于气血亏虚,头晕目眩,肢软乏力,乳汁缺乏等。
阿胶粥:阿胶10克,大米100克,红砂糖适量。将阿胶捣碎备用。先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捣碎的阿胶、红糖,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可养血止血,固冲安胎,养阴润肺。适用于各种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腹痛,恶露不净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