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补锌助免疫
如今,“补锌”已成为人们继补钙之后,关注的又一热点话题。不论是发育期的儿童、怀孕的妈妈、忙碌的白领,还是体质大不如从前的老人,似乎都在想着法子“补锌”。研究表明,补锌具有预防感冒作用,患者在刚出现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症状的24小时内,服用糖浆补锌剂,感冒症状会减轻,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内就能康复。研究还发现,连续补锌5个月以上的儿童,很少感冒,不易生病。特别是春天,正逢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带状疱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病毒或细菌性感染泄泻流行病逞凶,适当给孩子进补富锌食物,能增强身体的免疫与抗病“本领”。
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含量仅次于铁。锌在人体内被融合在蛋白质、核酸、细胞膜之中,尤其是人体内100多种酶都含有锌,称之为含锌酶。含锌酶是氨基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物质,缺锌后可致蛋白质合成减少,从而影响细胞分裂增殖;锌能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少年和青年至关重要;锌和维生素A的代谢关系密切,缺锌后维生素A的体内合成减少导致维生素A缺乏;锌参与免疫功能,对免疫功能具有营养和调节作用,故缺锌后可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抵抗能力减弱。锌可提升胸腺释放胸腺素,改进或提升T淋巴细胞的攻击、歼灭病源微生物的行动,从而使机体少染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果锌元素水平过低易发生味觉、嗅觉障碍,记忆力低下,食欲不振或运动失调,出现慢性疲劳、异嗜或“未老先衰”。
尽管缺锌能导致婴幼儿厌食、生长缓慢,成年人身体抵抗力下降、皮肤伤口愈合慢等问题,但锌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每天的需求量并不大。研究表明,0~6个月的婴儿每天只需要1.5毫克锌,7~12个月的婴儿为8毫克,之后随年龄增长,对锌的需求量缓慢递增,到14~18岁时增至最高量19毫克。一旦过了18岁,人体对锌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每天只需要摄入11.5毫克就够了。专家提醒,服用锌过量会导致人出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并可能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此外,体内锌含量过高,可能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要明确是否缺锌,最明智的做法是到医院做个血锌化验,听从医生的诊断,而不是盲目去补锌。
锌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因此,只要正常饮食,一般不会出现缺锌问题。只有长期严重偏食、素食,膳食搭配不当,营养素不全,经久泄泻、呕吐、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者均应纳入“缺锌”群体。补锌主要是通过饮食补充,食物中含锌量多的食物有牡蛎、鱼子、动物肝、肾、花生、蛋黄及坚果类,只要平时多吃一点上述食物,人体就不会发生缺锌现象,即使已经缺锌,也会很快补上。对于缺锌严重的孩子来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补锌的药物。研究表明,补锌的同时补充钙与铁两种矿物质,可促进锌的吸收与利用,以加快机体恢复,因为三种元素有协同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