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养生减慢衰老速度
讲到抗衰老,要先了解一下人体器官是从何时开始老化的:大脑和肺20岁衰老;皮肤25岁变老;头发30岁开始脱落;骨骼、乳房35岁开始衰老;肾、前列腺50岁开始老化;听力55岁左右开始老化;味觉和嗅觉60岁开始退化;膀胱65岁开始衰老;肝脏70岁开始老化。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组织系统,出现不平衡状态时,人体可自动恢复到正常的能力,即自组织能力。进入老年期后,这种自组织能力减弱,导致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又进一步破坏了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加速了衰老。中医抗衰老,就是要保持气血阴阳平衡,调理脾胃。
古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药·食治》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医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就是提倡通过中医食疗养生延缓衰老速度,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很多人为各种疾病及亚健康所困扰,食疗可以使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收到药物治疗与食物营养的双重功效,即“药食同源”。
寒热与温凉 酸苦甘辛咸
食物也有各自的“性格”食疗养生,首先要了解每种食物不同的性味,并把“性”和“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它们发挥更合理、更科学的功效。
食疗原料的“性”即食疗原料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也称四性、四气。《神农本草经》载:“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作用。寒性食物有西瓜、苦瓜、冬瓜、香蕉、紫菜、海带、柿子、蟹等。凉性食物有黄瓜、白萝卜、芹菜、茄子、绿豆、豆腐、梨、枇杷、菊花、鸭肉等。
《红楼梦》中写到体弱的林黛玉吃了点蟹肉,胃微微作痛,宝玉赶忙叫人拿来合欢花泡酒缓解寒气。因为蟹肉属寒凉性食物,寒则热之,过食寒凉则会伤及脾胃。吃寒凉食物更宜配以温热之品,而不宜配茄子、西红柿等凉性食物。
温热食物:具有祛寒、温中、补虚作用。温性食物有糯米、核桃、羊肉、虾、木瓜、荔枝、红枣、栗子、龙眼、洋葱、姜、何首乌等。热性食物有辣椒、胡椒等。
平性食物:具有健脾、补益作用。常见食物有粳米、玉米、芝麻、黄豆、黑豆、牛奶、红萝卜、白菜、芋头、枸杞等。
食疗原料的“味”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常见食物有姜、大蒜、白萝卜、陈皮、佛手、胡椒、辣椒、韭菜、酒等。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常见食物有番茄、木瓜、醋、赤小豆、柠檬等。
苦味食物:作用是清心泻火、消暑祛湿。常见食物有苦瓜、白果、桃仁、荷叶、茶叶等。
甘味食物:具有温中补虚、缓解疼痛、润燥的作用。常见食物有山药、白糖、冰糖、蜂蜜、红枣、葡萄及动物的肉和内脏。
咸味食物:作用是软和补,具有软坚散结、补肾益精的作用。常见食物有盐、海产品、动物肾脏等。
相同的食补,为什么有的人收到很好效果,而有的人不仅没起效,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体质差异,食补要因体质而异。
阳虚体质少吃冷食 平时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宜食用比较温和的食物,慎食冷食或性质寒凉的蔬菜水果,宜吃核桃仁、韭菜、羊肉、羊奶、虾等。
阴虚体质避开辛辣 体形多瘦长,手足心热,平时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尿黄且少。宜食用清补之品,不要吃过多黏腻之物,慎食辣椒、胡椒、大蒜、酒等辛辣刺激之物,宜吃蜂蜜、桑葚、燕窝、枸杞子、竹笋、番茄等。
气虚体质远离油腻 平时语言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多汗自汗,头晕健忘。食疗以补气为主,少吃萝卜等耗气之品,忌寒湿、油腻、厚味食物,宜吃食物为冬虫夏草、太子参、糯米、花生、山药、香菇、鲫鱼、带鱼等。
血虚体质重在补铁 形体多消瘦,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心慌、心悸失眠,颜面、眼睑、唇甲缺乏血色、皮肤偏干。食疗以补血为主,多吃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黑木耳、芝麻酱、蛋黄等食物。禁食油腻厚味及油炸香燥之物。
饮食品种要“杂”一点
每天最好吃36种食物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非常精细,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种类也比较单一,其实健康的饮食应该吃杂一点,我们老祖宗早就提出来了每天至少要吃36种食物。肯定很多人会觉得特别难操作,其实并不难。
每顿饭都少不了葱姜蒜油盐酱醋等等,这就很多种了,白米饭要是做成八宝饭,八种就有了,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是讲求营养搭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