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养生要点
芒种时节天气渐热,雨水丰沛,虽有“黄梅时节家家雨”的诗意景象,人体却不胜湿热之苦,因此顺时调整起居饮食,才能安然度过夏天的火热。
时·候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时·气
芒种后,就进入了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我国江淮地区也就此先后进入梅雨季,开始一段连绵阴雨、气温也持续升高的日子,往往会在这段时期遭遇35℃以上高温天气。
芒种期间热蒸湿动,所以饮食养生宜掌握清淡祛湿、清热生津的原则。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注意不能过咸、过甜。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黄瓜、苦瓜、红豆、芹菜、芥蓝、绿豆、荷叶等,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佳品。
时·鲜
荔枝:应季上市的荔枝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荔枝虽好但性温,容易上火的人不可多食,俗话说:一只荔枝三把火,一天的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00克。
鲜果可以即食,也可以佐菜烹饪。建议和其他凉性果蔬搭配做成色拉、水果拼盘、水果茶等食用,可以有效防止因过多食用荔枝带来的上火。
杨梅:芒种时节的江南,杨梅多已成熟挂于枝头。酸甜可口的杨梅口感丰富,在夏天吃还能够生津解渴,和胃消食。
杨梅可以直接食用,吃前要先用盐水浸泡,盐可以多放一点,然后再用清水洗净后食用。杨梅也可以用来泡酒,杨梅酒对于暑湿导致的腹泻,有很好的止泻作用。此外还能预防中暑,具有养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小麦:进入芒种,也就到了小麦的收割期。小麦除了是最普通的粮食,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小麦的种子,干燥、轻浮、瘪瘦者又叫浮小麦,其性凉、味甘,能除热生津、益气养心。
小麦可以直接用来煮杂粮粥,小麦粉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面点。
时·味
绿豆锦蔬色拉
原料(2人份):绿豆煮熟取100克、玉米粒30克、生菜50克、大葱25克、胡萝卜40克、紫甘蓝80克、柠檬汁5克、橄榄油10毫升、盐0.5克。
做法:①生菜、紫甘蓝反复冲洗,滤干水分切成细丝,胡萝卜洗净去皮刨成细丝;②将柠檬汁、橄榄油、盐混合调匀;③将绿豆与蔬菜混合,再倒入步骤2中的调味汁拌匀即可。
小麦粥
原料(2人份):小麦60克、粳米150克、大枣5个。
做法:将小麦洗净后,加水煮熟,捞去小麦取汁,再入粳米、大枣同煮;或先将小麦捣碎,同枣、米煮粥食用。
时·饮
酸梅汤
原料(2人份):乌梅50克、山楂15克、甘草2克、冰糖15克。
做法:上述加800毫升水一同煮,晾凉后代茶饮。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酸梅汤主要有解热、止渴、防暑、杀菌的功效,在炎夏季节是倍受人们欢迎的饮料。
时·养
适当午休打盹
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多数人在这个时节的通病——懒散、四肢困倦的状态。其原因是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所致。在日中时尽量避免外出,适当午休,可以快速恢复体力。
闷热天气人体容易大量出汗,要注意适当补充钾元素。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水果中以香蕉含钾元素最高,蔬菜以菠菜、苋菜、香菜、青蒜、土豆等含钾元素较高。
拒绝冬病潜伏
某些冬季常发疾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体内。从初夏开始,患者就必须注意生活习惯。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病症患者在夏季不宜洗冷水浴或游泳,避免夜宿室外,不睡地板,最好别穿短裤短裙。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在夏季应防风寒,除上述禁忌外,还要少食甚至禁食冷饮。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患者,如慢性腹泻、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同时还要注意,别过多食用瓜果及冷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芒种时节 黄梅时节 清淡祛湿、清热生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芒种的气候特征为“热蒸湿动”,养生不离清热利湿、醒脾养心 下一篇:小暑节气暑未极,防寒防湿更护脾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