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寒凉交替的季节 饮食要顾护脾胃养“阳气”
立冬节气已至,秋冬两季交替。大地万物蛰伏,准备过冬。此时人体阳气内收,为了抵御寒冷,人们食欲旺盛,喜食高热量食物。
立冬,在饮食上颇有讲究,既要合理滋补,又要调理脾胃。《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干时也。”脾属土,土生万物,四季皆靠土滋养,所以在季节更替时,更要注意顾护脾脏。
除了立冬“交子之时”吃饺子的习俗,吃羊肉炉也是立冬的饮食习俗之一。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羊肉性温,既能补阳气、抗寒冷,又可以调脾胃,是立冬适宜用来补养阳气的食物之一。冷冷冬日,家人围坐在羊肉炉旁,或是来上一碗羊肉汤,既暖身,又暖心。
冬季适当吃羊肉虽好,但也只是对于冬季有阳虚症状(怕冷,四肢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等)的人有益。热性体质的人在冬天不宜多吃羊肉:羊肉腥膻,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吃:对于北方供暖地区的人来说,只要在外出时注意增添衣物抵御风寒即可,并不需要顿顿吃羊肉补充阳气。
在满足口腹之欲后,身体在冬日是否需要动一动?冬季收藏阳气,是为了储备来年身体的能量。“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对于身体素质好、阳气充足的人来说,冬季可以适当活动,进行一些强度低的晨练,活动活动肢体,以便通畅气血,温暖身体。
但对于气血虚弱、阳虚等虚性体质的人来说,固摄阳气的功能减弱,运动则会使阳气耗散,身体更加虚弱,肾阳受损。养生讲究顺四时而行,天气温暖时多作活动,天气寒冷时,就应该以“闭藏”为主,适当活动也要以不出汗为原则。
此外,立冬要调整睡眠,早睡早起,保护阳气。身处暖气房的人,不宜多食冷饮、生瓜果。冬季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口、唇、皮肤均受燥、寒邪气的困扰,要多用滋润的护肤品,少吃辛散的食物,以免耗散阴气。
立冬养生就如同身体里种下的一枚种子,等待来年发芽,茁壮成长,不可疏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寒凉交替 立冬 顾护脾胃 阳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霜降“秋冻”量力行 饮食“平补”要记牢 下一篇:寒冬腊月话养生 防寒保暖谨防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