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湿邪重 及时调整衣食住行
每年的六月中旬至七月中上旬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便进入到“梅雨”季节,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杨梅的成熟期,故称为“梅雨”。此时气温偏高,气压偏低,常常连绵阴雨,空气湿度往往都在80~90%以上,衣物等容易发霉,因而有时亦把“梅雨”称为“霉雨”。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有时还有局部强降雨,民谚云:“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此时,湿邪便趁机作祟,侵入人体,人们常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中甜腻、手脚发胀、头晕发昏、大便溏薄等症状,这些都是湿重表现。如何从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来化解梅雨所带来的湿气呢?
衣:梅雨季节,温度忽高忽低,出了太阳,倍感闷热,有时还会出现“太阳雨”,空气湿度大,即所谓的“桑拿天”;不出太阳,多日阴雨,甚至大暴雨,阳光寡照,便显阴冷,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民间又有“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之说。所以穿衣需常备一件长袖衬衫或者薄外套,以根据阴晴风雨随意加减,年老体弱者更需注意。在室外活动时,如果淋了雨,或者蹚了水,回家后要赶紧换掉湿衣服,擦干身子,必要时可以喝一碗姜汤以祛寒湿。此外,梅雨季节,换洗衣服由于缺少晾晒,往往有点湿漉漉的感觉,所以要趁短暂的日光及时晾晒,必要时可用空调的除湿模式,适当吹干衣物,尽量不要将湿衣着身。
食:湿气主要伤及人体的脾胃,影响运化功能,部分人会出现“疰夏”的症状。此时应以清淡、祛暑、清热食物为主,不宜过食生冷、油腻之品,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如果吃太多冷饮或寒凉之物,或过度使用空调,让体内寒湿潴留,导致“外湿”和“内湿”合邪,极易出现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此时可多吃应时蔬菜瓜果,如黄瓜、冬瓜、丝瓜、绿豆、红豆、苡仁、苋菜、黑鱼、西瓜、哈密瓜等,但切记不可过量食用,尽量避免吃冰镇水果或冰镇饮料。食疗可选用苡米红豆粥、苡米莲子粥、绿豆汤、金银花露、鲫鱼冬瓜汤等。如吹空调过久,出现恶心、头身困重等“空调病”之症状,可服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散寒祛湿温里。
住:由于空气湿度过大,家中被褥、凉席、衣物甚至墙壁等多易滋生霉菌,部分低洼地区,有时发生洪涝灾害,家中进水,更易发生大片霉变。如果人生活在霉乎乎的环境中,湿气怎能不上身?在阴雨天时,要注意关闭门窗,等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凉席每隔数天,以开水擦拭,最好放到室外适当吹吹风,否则霉变的凉席或被子上会滋生更多的螨虫,引发过敏、瘙痒。现家庭中多使用空调,但夏天首次使用之前一定要记住清洗过滤网,室内湿度太大,建议使用除湿模式,一可快速降温,二可降低湿度。
行:这个季节,外出常常遇到“东边日出西边雨”,所以出门时最好常备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勿在阴冷潮湿之地久留。有时白天晚间均湿气困人,夜间不易入睡,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以振奋体内阳气达到祛湿之目的,可慢跑或快走为宜,不宜运动过度,出汗后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温开水或淡盐水为佳,运动后,冲一把热水澡,毛孔开张,体内湿邪和毒素一并清洗,岂不爽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梅雨季节 衣食住行 湿气 霉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夏至跟着运气来调补 下一篇:双节长假快乐行 中医妙法来解“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