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重饮食 心静保健康
今年7月7日就是小暑了,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藉《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如此。时到小暑,已是初伏前,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大部分地区。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往往在初伏前后,过了小暑,就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夏季养心是关键
小暑前后,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以养心为主,平心静气,确保五脏机能的旺盛。所以夏季“养心”是保健的第一关键。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王,一切生命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強调心静。
养成饮食好习惯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不节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则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汗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囗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则骨骼疼痛、头发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廇等疾病。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小暑节气可多食炒绿豆芽、素炒豆皮、素烩面筋、冬瓜排骨汤、绿豆粥等。
夏练呵字功补心气
养生六字诀为呼吸吐纳之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夏呵补心疗心疾。
呵,口型为半张,舌顶上齿,舌面下压。
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放松腰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阴,重心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排除杂念,稍事休息,恢复自然状态。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相对,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掌心向下,再翻掌上托至眼前。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部,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呵字功可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体强直、语言謇涩等心经疾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小暑“少动多静”益健康 下一篇:芒种养生饮食餐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