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 谨防空调病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为躲避高温天气,很多市民选择宅在空调房里。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出现全身疲乏、酸痛、昏昏欲睡、无精神,甚至恶心、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就是所谓的“空调病”。空调病最主要的危害是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减弱人体适应性,常处于空调房中的人很容易感冒及引发关节炎、鼻炎、脑梗等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何防止“空调病”,专家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正确使用空调
温度不要调的太低 使用空调的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为宜,这样的温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感冒的发生,也是人体最适宜的温度。
出汗时别对着空调吹 尤其不能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有汗时如果要进入空调房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痛快而站在空调风口,尤其要避免空调直接吹向颈部。
开空调时间1~3个小时 空调开一段后要关掉开窗通风换气,空调滤芯要经常清洗,防止细菌的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爽。
最后,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及户外运动的时间,可安排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清晨或傍晚在室外进行,以遍身微微有汗为佳,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摄入。
巧用食疗预防
空调病多归于热病,平时预防保健很重要。应多喝清凉饮料,如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莲子木耳粥等。另外要多吃冬瓜、丝瓜类蔬菜和蛋、肉、牛奶等,少吃冷冻品,多食蛋白质丰盛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中医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喝点姜汤,可防止“空调病”。如大枣姜汤、红糖姜汤、绿茶姜汤、盐醋姜汤等都有助于驱寒解表。
预防“空调病”,夏季可服用香薷饮,即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煎水喝,以祛暑解表、化湿和中。还可将桑叶、连翘、芦根各15克、杏仁、菊花、苦桔梗、生甘草、薄荷各10克煎水当茶饮用,可以起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中医防治优势
中医认为空调病是病在肺卫皮毛的表证,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外邪内传,致病情加重。应根据病人体质的不同辨证施治。务必在表证阶段加以治疗,及时康复。如吹空调所致的感冒,是暑热伤寒,属于普通感冒,初期以香薷等散寒解表效果更佳。穴位按摩可取合谷、迎香、足三里、曲池等穴位,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夏季在室内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出现颈肩腰背及膝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三伏天可选用防风9克、桂枝9克、羌活9克煎煮后饮用。同时可采取针刺、推拿、刮痧、艾灸、拔罐、三伏贴等中医适宜技术,盛夏时节是防治“空调病”不可错过的好时机。
专家提醒,遵循中医理论“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规律,阳虚体质的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虚寒性胃痛及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定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以免引发或加重疾病。对阳虚怕寒体弱者,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空调病 肺卫皮毛 全身疲乏 酸痛 昏昏欲睡 无精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夏日蚊虫叮咬 试试天然止痒方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