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巧防湿热袭人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人们容易出现口臭、便秘、头昏沉、目不清等症状。专家介绍:这是湿热之邪在作怪。湿热之邪不仅有外热来袭,也有身体内生的湿热。天气炎热和多雨潮湿是外感湿热的主要原因;此外室外温度升高时,人们躲在空调房内,造成蔽塞毛孔,汗出不畅,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也是引发湿热病症的一个主要原因;肝炎病毒的侵袭也是外感湿热毒邪的一个常见原因。而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嗜食烟酒,情志不畅有关。
那么什么人群跟容易感受湿热之邪呢?一般来说,平素喜欢肥甘厚味的人,或者有抽烟、饮酒、熬夜等生活习惯的人,容易感受湿热之邪,如果四者兼具,那么可以肯定这个人受到湿热之邪的侵犯;再者,情绪急躁易怒的人也是湿热体质的人群之一;还有就是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去;此外,喜欢过度进补的人群也是非常容易感受湿热的。
一旦感受湿热的侵犯,人体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症状。最常见的是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有被缠裹的感觉,胸闷气短,心烦急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还有些人会感觉皮肤发烫,一般在午后比较明显,即使出汗后还是觉得烦热。此外还会感觉口腔异味,食欲不好,容易恶心,口干口渴却不太想喝水。大便粘滞不爽或燥结,小便短黄。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警惕湿邪作祟了。
不过,湿热之邪还是可治可防的,无论外感,还是内伤,为了祛除湿热之邪还是首先从饮食入手。一方面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凉、甘酸的食物,如茼蒿、茵陈蒿、薄荷、鱼腥草、芥蓝、荞麦、薏米、莲子、红豆、绿豆、西红柿、空心菜等,以清热去火;一方面少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各类经过油炸烧烤等高温加工的食品,以免生湿助湿;温燥的、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胡椒、芥末、荔枝、榴莲等也要少吃。
适当的运动也是祛除湿热的好办法,通过顺应人体阳气向外走的趋势,多活动身体,出点汗,可以给湿热之邪以去处,排出体外,改善体质。但应注意的是运动应避开高温时段,不要太阳直射暴晒,以清爽的早晚为佳。可选择快步走、慢跑、打球、游泳、骑车等方法。并且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应及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水分,以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常言讲“心静自然凉”, 嵇康《养生论》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朱叶珊建议: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这样利于气机的通泄,湿热之邪排出体外。避免熬夜,或进行刺激兴奋的娱乐活动,或是忧思恼怒,都容易滋生内火,与外界之火相煽为害。
总结起来就是:外感内伤湿热病,可防可治很简单。戒烟限酒少辛辣,谷蔬搭配果宜鲜。熬夜伤身应避免,适度运动贵在坚。精神饱满勿急躁,兴趣广泛心路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湿热 口臭 便秘 头昏沉 目不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炎炎夏日如何防感冒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