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心为先
立夏开始,天逐炎热,植物繁殖,是所谓“萆蕃木秀”繁衍秀美的季节,人体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人在整个夏季养生,情志、起居、饮食要注重“心脏养护”,故夏季养生“心为先”。
心静自然凉
《素问·灵兰秘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维持生命。精神、情志都出于此。“心静自然凉”的“静”有清静安宁的意思,引申为心无杂念、安闲清净,体现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的境界。应做到内无所忧,外无所扰。保持这种状态时,人体五脏气血才能走正常轨道,达到阴阳平衡,病安从来?
夏季怎样做到“心静自然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告诫我们:“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说,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发怒,使阳气得到宣泄,让心中无存郁怒,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天,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泻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心会受伤,到了秋天就会生病,使提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就差了,冬天则再次发生疾病。
除此,我们还应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过度思虑,遇事冷静处理。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定时起居。早5时30分至6时30分起床,晚10时至11时就寝,午睡半小时至1小时。
睡眠避凉风
入睡后,抵抗力低下,易受风而患面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腹泻等。故夏季不要过度贪凉,如穿堂风、空调、电扇,这些属于虚邪贼风,会阻止人体排汗。夏季人体皮肤应保持酸性,防止细菌侵入。应勤换衣服,内衣裤应选择透气好、吸湿、散热的纯棉制品。防晒应戴太阳镜、凉帽。
护阳气养心脾
夏天炎热要适当减少户外激烈活动,但也不能过分厌恶太阳,因为太阳照射,可吸收其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要顺应阳气上升特性,精神保持轻松愉悦,多与人交流,使情绪得以宣泄。夏天出汗多易伤心阳,因为汗是阳气蒸腾阴液所致,汗为心主。再者,易出现脾胃阳弱,故夏季胃口不开,纳呆、乏力、恶心等,应注意调养心脾、健脾利湿。饮食宜清淡,多吃冬瓜、丝瓜、西瓜,减少过食生冷、油腻。
谨防暑湿伤身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大暑。此时,是全年湿度最高,也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由于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因为暑气盛,心气易亏耗,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从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大汗、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可能是中暑先兆,应立即将中暑者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同时给病人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西瓜汁等。预防中暑,应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室内要降温,平时要睡眠充足,饮食卫生。
如果能了解夏季时节特点,与环境相适应,注意以上的夏季养生方法,就会愉快、健康度过夏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心静自然凉 睡眠避凉风 谨防暑湿伤身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