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吃豆腐最滋补
豆腐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发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诞生于安徽六安市寿县。豆腐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一直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的创制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它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品种齐全,花样繁多,风味独特,制作简便,物美价廉,生熟皆可,老幼皆宜。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
中医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民间素有“金秋豆腐似人参“之说。《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本草纲目》认为:”豆腐能清热散血。”《食鉴本草》有:“豆腐能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豆腐性寒,味甘、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等功效。适用于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疼痛、咳嗽痰黄、心烦不寐、口干鼻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神疲乏力、健忘多梦、面部色斑、皮肤瘙痒、色斑痤疮、乳汁不足、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对支气管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记忆减退、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血管硬化、冠心病、肥胖症、产后乳汁不足、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痤疮、焦虑症、失眠症、黄褐斑、多囊卵巢综合征、前列腺增生症等有效果。
豆腐营养极高,含铁、镁、钾、烟酸、铜、钙、锌、磷、叶酸、维生素B1、蛋黄素和维生素B6。豆腐不含胆固醇,是高血压、高血脂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含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赖氨酸的含量相当高,对儿童发育和增强记忆力有显著作用;含大豆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维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含大豆异黄酮有助于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能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质流失,增加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豆浆中所含的卵磷脂,能减少脑细胞死亡,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豆腐宜煮食,炒食或油炸。值得注意的是因豆腐中含嘌呤较多,对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忌食豆腐;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者忌食;摄入量过多豆腐,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豆腐 补中益气 健脾利湿 清肺润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下一篇:入秋渐凉泡泡脚 暖身祛病胜补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