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背简易行 治病又强身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精通养生学和中医药学,在该书中有很多地方描写了丫环们为贾母、王夫人等人捶背的场景。书中第53回写道:“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来替她捶着,彼此捶打了一会。”书中没说捶的什么部位,根据常识可推断大概是捶的背部。第57回描述黛玉听到宝玉失去知觉、眼直手脚凉的消息后“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抖肠搜肚,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得抬不起头来。紫娟忙上来捶背。”
捶背是一种早已流传在民间的健身法。轻敲背部也是一种按摩方法。元代戏曲家武汉臣所著的杂剧《生金阁》中写道:“老夫一路上鞍马劳倦,我有些腿疼,过来与我搥一搥背。”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所著的《老老恒言·杂器》篇中也写道:“搥背以手,轻重不能调。制小囊,絮实之……令人执而搥之,轻软如意。”中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部位,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之处,共有53个穴位,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道。通过捶打刺激这些穴位,促使气血流通,能起到调节脏腑的功能,还能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刺激背部的肝俞穴,能治肝、胃、眼病和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刺激胆俞穴可治胆囊炎、口苦、胁痛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强的免疫细胞,由于人的手不易触及自己的背部,所以这些有用的免疫细胞通常都处于“休眠”状态。捶背时,刺激这些免疫细胞,激活了它们的功能,于是它们就“醒”过来并游走于全身各处,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捶背不仅能放松肌肉、消除疲劳,还能预防腰肌劳损及很多慢性病的发生。晚上临睡前捶背,能宁心安神、催人入睡,是医治失眠的好方法之一。
传说“拍背急救法”还有奇特疗效。据传西汉武帝天汉元年,中郎将苏武受命率将士前往和匈奴议和。议和未成,苏武反被牵连到谋反事件中,受到匈奴提审,苏武深感有辱君命,气极之下,拨出佩刀向胸部刺去,昏到在地。抢救医生忙命人掘出一个大坑,坑中置火。苏武被放在坑上伏卧着,医生拍他的背部,引出瘀血,把苏武从死亡的危险中救了出来。这只是个传说,但拍背的疗效可见一斑。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可以自己捶打,站着和坐着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卧,捶背时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以不痛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在农村和一些居民区,常可看到有些老年人叫儿孙给自己捶背,捶得直打嗝,顿时轻松愉快,与儿孙谈笑逗乐。在一些广场上,有的老年健身队伍跳完广场舞后站成一排,互相捶背,以达到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捶背简便易行,不需要特定的场地,也不需要什么器材,随时都可实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花分文的健身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捶背 健身法 轻敲背部 按摩方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老年人牙齿保健有哪些误区?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