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如何选择贴膏药
膏药是中医外、伤科常用的外贴制剂。将配方药物浸于香油中5-7天,再煎熬,滤去药渣,再煎熬在油内加入适量的黄丹,搅拌凝结而成,叫膏药肉,再用竹棍或筷子趁热将药肉摊在纸、布或皮上,叫膏药。古代医书把膏药称为薄贴,因为膏药富有粘性,贴敷患处能起固定作用,在不同药物的作用下,使肿疡能消肿止痛,溃疡能提脓去腐、生肌收口。凡外科疾患如疮疡初起、成脓、渍后各个阶段,或祷核,瘰疬、瘿瘤以及外在肿弼等,均可以贴用。
临床应用:配制膏药的方药有温凉的不同,其适应症也不同。太乙膏性偏清凉,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之功,临床用于阳证,是肿疡和溃疡通用的膏药。阴证未溃者,用阳和解凝膏,因为它有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的功用,是寒病用热药的治疗法则。阳证用千捶膏,因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的功效,疮痔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脓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去腐,一般用于痈、疽、疔、疖等一切阳证,是热病用寒凉药的治法。咬头膏能蚀破疳头,一般适用于疮疡已成,脓成未破者,或用于不同意手术治疗者。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或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摊制膏药的形式有厚薄的不同。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可一日一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可以3-5日换1次。膏药有消肿、止痛、提脓、去腐、生肌、收口之功,若与相应的外用药物同时使用,效果更好。例如,外贴膏药治疗阳证时,在肿疡上面或在膏药上拯一薄层阳毒内消散盖贴患部,可提高疗效。同样,治阴证时同前法掺上阴毒内消散盖贴患部。
膏药治病,只要适应症选择恰当,的确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携带万便等优点。但是。也有的人对膏药不能耐受,使用膏药后皮肤起红斑,搔痒,或发生水泡,甚则湿烂等表现,这叫膏药风。若溃疡贴膏药,脓毒多排泄不畅,膏药本身又不能燥湿吸水,脓毒浸渍疮口周围皮肤,可引起湿疹等等。若遇此种情况,可改用油膏。若在收口期贴膏药,促进生肌长度,但不宜去之过早,以防外伤,再次染毒溃烂,或形成搬痕久不消逅的弊端。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外科病如何选择贴膏药 贴膏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掺药怎样应用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