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的翳膜、红肿、眵泪如何辨证?
翳膜,红肿、眵泪是外障眼病的常见症状,由于具体表现不同,治疗方法血就有所差异,所以应当仔细辨识。
辨翳:中医所说的翳,除睛珠混浊影响视力以外,多指风轮因疾病发生混浊影响视力而言。它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角膜炎、角膜溃疡以及角膜上的瘴痕组织。1、初起翳呈点状或片状,翳色灰白,边界不清,表面微显暗淡不平,同时兼有眼红,流泪、怕光、眼疼等症状的,一般属肝经风热者多。治疗不及时病情可由轻向重发展,如治疗及时或恰当,黑睛可以不留藏痕。2、翳厚而片大,颜色微黄,或生翳凹路,其上有脂样附着物,称“凝脂翳”。病情严重时,可在风轮后与黄仁前的下方出现黄白色的液体,届热毒壅盛,或肝胃经有实热,为危重之证,愈后往往黑酷遗留白色疤痕不能消退。如果延误治疗,可使黑睛破损,黄仁脱出,形成蟹精。或黑睛生翳突起,色灰黑,高低不平,形状如螺盖者,名“旋螺尖起”,遮两种情况都不容易治愈。3、翳色灰白,暗淡无光,并有赤脉伸入翳区,混浊不断扩大者,也属重症,虽可治愈,但容易复发。4、黑睛生翳,时好时犯,白睛红蔬流泪怕光,病情缠绵难愈,多属湿热都结。5、翳隐伏币退,白睛淡红,眼睛千涩不爽,多属肺阴不足或气阴两伤。6、混浊位于黑睛深层,呈现一片灰白色,白晴混赤,多属肝胆热毒。7、若翳色白面光滑,无目赤、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属于老翳(宿翳),也就是黑睛疾病留下之瘢痕,虽薄如蝉翼,治疗亦难。
辨膜:膜是起自白睛的一种膜状物,逐渐向黑蜻进展,严重时可将整个黑睛掩盖,它比黑睛上的云翳要厚。根据膜上赤脉的多少,又分白膜与赤膜两种:赤脉多面色鲜红称赤膜,多从黑睛上方侵入黑情,属肝经郁热,膜上无亦脉或赤脉极少者,称白膜,可从白睛的任何方向向黑睛生长,又称“流盘凌术”,一般多从黑睛两侧的口睛侵入。不管白膜、赤膜,治疗均较困难。另有从眦部白睛字起一肥厚组织,呈三角形,如蝉翼状向黑睛生长,其上赤脉多者,容易进展,可掩及瞳神,唇心肺风热壅盛I赤脉少者,虽可侵及黑睛,但一般不舍进展至瞳神部位,证属阴虚火旺,中医称“胬肉攀睛”,也属膜之一种。
辨红肿:红肿为外障眼病常见的症状,红与肿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既可出现于胞睑,也可出现于白睛。1、胞睑浮肿,无红赤痒痛者,属脾虚气弱,胞脸红肿,发痒,不疼,1、严重时睑部皮肤肿而发亮,多属外受风邪,若红肿而痒,流泪,胞睑皮肤出小水泡,湿烂流水,属脾虚湿盛,或由药物过敏引起,如胞脸红肿疼痛,坚硬,甚至生疮者,为脾胃热盛。2、白睛肿胀,状如鱼泡,属肺气不宣,白睛红赤,肿胀疼痛,生哆,为肺经风热,白睛淡红,持久不退,两眼干涩,属肺阴不足,虚火上炎;黑睛周围红赤,或整个白睛混赤一片,有怕光流泪现象,属肝胆实热,黑睛周围赤脉紫暗,为肝经瘀滞。
辨眵泪:1、眵,俗称服屎。为眼受热邪侵袭生病时,容易长眼眵。眼眵多而粘稠,或结成块状者,为肺经实热,服眵多而清稀,届肺经虚热。2、流泪可为外障服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常和眼部红肿等症状同时出现,这种眼泪有灼热的感觉,外障眼病痊愈后,流泪也就停止。另一种流泪症,眼泪没有灼热感觉,俗称“冷泪”,多见于泪道狭窄或墙塞。还有一种情况,即眼睛见风就流泪,检查泪遭通畅,属于肝肾亏虚。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眼的翳膜红肿眵泪辨证 眼的辨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眼科常用的外治法 下一篇:治疗眼科出血运用止血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