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一书在其结构与写作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金匮要略》一书在其结构与写作方法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酌情分篇
1、几种病合篇:本书所论40多种疾病,分别编为21篇,其中大多数是两种或三种病合成一篇,如《痉湿喝病》、《中风历节病》、《肺痿肺痈咳瞰上气病》、《呕吐哕下利病》等等。几种病合篇是鉴于这些病的病理或症状或病位有其相似之处。如痉病、湿病、喝病的病理、病位虽不同,但它们的初起症状近似,三者都见五阳表证,因此合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三者证候各异,病理不同,但都属于肺的病变,病位相同,故而合篇。
2、一病成篇,书中少数一种病成篇的,有疟病、崭豚气、痰饮、水气、黄疸等。一病成篇,或是病情比较复杂,或是独立性较强。如疟病发作,或多热少寒,或多寒少热,或无寒但热;奔豚气发作,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它们各有显著的特点。至于痰饮病不仅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证型,其中又有饮迫于上、饮阻于下,饮溢于表、饮伏于里以及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等不同病情。水气病除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外,又有“五脏之水”,还联系气分和血分。黄疸病有谷疸、洒疸、女劳疸之分,又涉及火劫黄、燥结黄和虚黄。这些都较复杂。
借脉论理
《金匮》对所论疾病的发病机理,许多地方是借脉象来阐述的。
1、分表里: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指出,浮而有力之脉出现于寸口,主外感表证,浮而无力之脉出现于尺部,主内伤里证。
2、别寒热:《疟病》篇说:“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脉为疟病的本脉,然证有偏寒、偏热,因而脉分弦迟、弦数。
3、辨虚实:《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论卒厥脉象是“寸口脉沉大而滑”,脉沉大捏血实,脉滑是气实,气血相并,因而发生猝然昏倒之证。《中风历节病》篇论历节脉象“引口脉沉而弱”,脉沉为肾气虚,脉弱为肝血亏;肝肾俱虚,筋骨失养是历节病之本。
4、测预后:《痰饮咳嗽病》篇指出久咳“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呕吐哕下利病》篇说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此外,《中风历节病》篇根据“寸口脉浮而紧”论证中风病是内外合邪,《胸痹心痛短气病》篇通过脉“阳微阴弦”指出胸痹病为本虚标实,《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依据“趺阳脉浮而涩”说明脾约证是肠胃有热而津液不足,如此等等。
以方略症
水书有关证治的条文,叙症多较简略,有的只提到一个症状,便出方药,这种“省文法”即症以方略。如《痉湿喝病》篇说:“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说:“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肺沉者,泽漆汤主之。”《黄疸病》篇说:“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等等。原文叙症虽简略,但是,根据它所提出方药的功用,可以推断出该条证候应该具备的脉症。
详于特殊
在儿种病合篇中,当叙述一种病时,对于人们平常熟悉的一般证治从略,而对于比较特殊的,人们容易忽略的证候与治法则详加论述。如《湿病》有关里湿的证治从略,而对于表湿的证治则详加论述,既分虚实、又别轻重,虚证还分气虚、阳虚。又如《虚劳病》详子阴阳两虚,脾肺气血双虚用薯蓣丸;脾胃阴阳失调,轻则小建中汤,重则黄苠建中汤;肾阴阳俱虚用八味肾气丸,心肾明阳两虚,阴泄阳浮的用桂枝加龙骨牡蜥汤等等。
彼详此略
对于不同的疾病而证候和治法相同时,往往是详于彼而略于此。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论大柴胡汤证只提到“按之心下满痛”,《痰饮咳嗽病》篇论溢饮只说“当发其汗”,脉症均从略。《水气病》篇论湿热壅盛的水肿治法只提出“可下之一三字,此处方药从略。
运用插笔
作者在写作中,常常运用捅笔方法对脉症进行比较、鉴别,以说明有关问题。如《血痹虚劳病》篇论失精家指出“极虚芤迟”的脉象,除见于遗精患者外,也见于下利清谷和失血的病人。《黄疸病》篇说:“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是指出女劳疽与谷疸二者脉象的区别。《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论述腹满说“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这是举虚以证实。又说“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这是强调实证,而言外之意,若腹满时减,便是虚象。逭种捅笔举一反三,使人触类旁通。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金匮要略结构写作特点 金匮要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季节与气候不相适应而引起疾病和用药有什么关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