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汤剂的煎煮方法称为煎法。汤剂是临床常用的剂型。煎法的恰当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所以前人对此十分讲究。
煎药容器: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最好。忌用铁器、铜器,以防与含有鞣质,有机酸等成分的药材发生反应,影响质量和疗效。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清洁为原则。至于加水量,常与中药的吸水量、煎药时间,火候及病人所需的药量有关。一般加水量常为药重的5-8倍,煎存4-6成。
煎前浸泡:中药在煎煮前,应先加水浸泡,使药材湿润,以利于有救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按具体情况来定,粗末一般浸泡5-10分钟,饮片一般浸泡20-30分钟。
煎药火候:指煎药温度的高低。在未煮沸之前,可用大火、急火快煎,沸腾之后,应改为小火、慢火煎煮。这样做可以防止药液溢出,减少水分过多蒸发,更主要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成分的损耗和高温引起的有效成分的破坏。
煎药时间:一般头煎从沸腾开始计算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发汗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汤剂煎好以后,应立即滤取药汁。
煎煮次数:现代研究证明,一剂药以煎煮=次为宜。最好将头煎与二煎合并后,分二次内服。滋补药可煎三次。
入药顺序中医传统用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等。主要是为了增加煎出量或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散失,以保证汤剂的质量和疗效,减少副作用。其中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后再入他药同煎,或先煮水去渣后再煎他药。含有挥发成份的药宜后下,即在煎毕前5~10分钟时下药。包煎,指用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不良刺激。另煎,指为了充分发挥某些贵重药的有效作用,可另行煎煮取计后加入汤液中内服。冲服,指某种贵重药宜待汤煎成后,临服时投入,搅匀内服,有的药物也可磨汁冲服。烊化,指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置于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再内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解表剂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下一篇:什么是补益方剂及作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