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名族的中秋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盛行着祭月、拜月的风习。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英勇刚强,曾率领族人打败敌人,赢得了乡亲的爱戴。他死后,变成了月亮,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月亮从山林上空升起,傣家就点燃冷香,开始“拜月”。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
阿细族“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
苗族“闹月”。中秋之夜,苗族群众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
高山族“赏月”。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古代中秋吃螃蟹吃月饼宴俗 下一篇:中秋美味水果--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