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中医诊疗技术
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湿罗音为主要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夏季节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是我国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本病属中医“肺炎喘咳”的范畴。
病因病机
外因为感受风邪,包括风寒,风热;内因为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痰浊内蕴。
外邪袭肺,使肺气郁闭,炼津成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致宣肃失职,肺络失宣,而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而为痰,阻于气道,故可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若热邪炽盛,灼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痰随气升,则出现壮热烦渴,喘咳多痰,甚则痰声辘辘。邪盛而正虚,内陷厥阴则动风惊厥;心阳虚衰则脉细欲脱,均属危重变证。病后期,正胜邪却则迅速向愈,正虚邪恋则产生阻虚肺热或营卫不和的证候。
本病病位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为肺气郁闭,痰热为主要病理产物。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闭肺证
[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喘,痰稀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辛温开肺,止咳化痰。
[方药]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若鼻塞不通者,加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痰多者加白前、莱菔子、橘红以化痰止咳。
(2)风热闭肺证
[证候] 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热重者加柴胡、黄芩、山栀、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咳剧痰多者加浙贝、瓜蒌、天竹黄以宣肺止咳化痰;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大黄以通腑泄热。
(3)痰热闭肺证
[证候] 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五虎汤是由麻杏石甘汤加细茶组成。麻杏石甘汤宣肺定喘,细茶有清神化痰作用,配合葶苈子、大枣泻肺降气,以增强清热涤痰、泻肺定喘的作用。热甚者加黄芩、连翘、山栀清热解毒;痰盛者加贝母、天竹黄、桑白皮以清热化痰;喘甚痰涌、便秘者,加生大黄、牵牛子以通腑泻肺;面唇青紫者加丹参、红花、赤芍活血通脉。
(4)阴虚肺热证
[证候] 病程较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 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阴虚肺热较重者,加青蒿、地骨皮以滋阴退热;热重者,加黄芩、知母以清解肺热;咳甚者,加川贝母、枇杷叶润肺止咳;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当归、火麻仁以补血润肠;盗汗明显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汗。
(5)肺脾气虚证
[证候]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虚汗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痰多者加半夏、陈皮、胆南星燥湿化痰;咳嗽甚者加紫菀、款冬花肃肺止咳。
2.变证
(1)心阳虚衰证
[证候] 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可出现瘀块,舌苔薄白,质略紫,脉象微弱疾数。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心阳虚衰时,伴见面色、唇舌青紫,右肋下瘀块明显者,可加当归、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通利血脉;若出现气阴两竭时,宜加用生脉散以育阴潜阳救逆。
(2)内陷厥阴证
[证候]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
支原体肺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支气管肺炎 发热 咳嗽 免费索取支原体肺炎资料
上一篇:小儿肺炎的家庭保健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