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中医治疗
1.安蛔散:药用乌梅、川椒、槟榔、黄连、藿香、明矾,水煎服。
2.气滞型。症见上腹部剑突的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仅有轻度压痛,无发热,无黄疸,舌苔白腻,脉弦紧。治宜理气止痛,安蛔驱虫。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等。
3.湿热型。症见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腹痛加剧,发热畏寒,或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胆,通里驱虫。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并加服甘露消毒丹、三黄丸或茵陈五苓丸。本病临床症状消失后,约有1/3的病人蛔虫仍然残留在胆道,因此需继续服药7~10天,使蛔虫排出胆道。
(二)西医治疗
1.服驱虫净或驱蛔灵、肠虫清。
2.服阿斯匹林(如有溃疡病者慎用或不用)
3.可选用杜冷丁、氯丙嗪、阿托品肌肉注射以解痉止痛。
4.控制胆道感染:常用抗菌素为青霉素或链霉素;或去医院静脉补液中加适当抗菌素。
5.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切开胆总管取虫。
(1)有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胆道内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等。
(2)内科治疗无效或虽然症状消失,但在短期内仍多次复发者。
(三)饮食疗法
1.气滞型
(1)米醋100克,花椒6~9克研末,加水100毫升同煮,1次温服。
(2)生豆油500克、花椒皮50克,将油烧开,加入花椒,待花椒变焦脆、棕黑色并有很浓的椒油味时,去之即成,成人每次温服50毫升,小儿酌减。
(3)鲜苦楝根皮、葱白各100克,浓煎取汁,加米醋100克,搅匀,1次温服。
(4)乌梅15~2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食。
(5)槟榔10~3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食。
2.湿热型
(1)黄瓜藤100克、花椒6~9克、米醋10克、鸡苦胆1个,先煎前二味,取汁去渣,再与米醋煮开后冲鸡胆汁,1次温服。
(2)蒲公英40~60克,大乌梅10个,同煎,取汁去渣,入大米100克煮稀粥,加白糖调味服食。
(3)车前草15克、薏米30克、米醋100克、白糖适量,车前草煎汤去渣,入薏米煮成粥,后加入米醋、白糖服食。
(4)糯米粉、蜂蜜各30克,加入适量拌成糊状,煮熟食。
小儿胆道蛔虫症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胆道蛔虫症 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治疗 免费索取小儿胆道蛔虫症资料
上一篇:小儿胆道蛔虫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下一篇: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护理与预防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