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指头面部外伤后,造成急性视神经损伤,继而视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视功能减退,甚至完全失明的一种常见眼底病变。属中医眼科“撞击暴盲”、“青盲”的范畴。随着交通和体育的发展,外伤因素的增多和现代脑外伤抢救水平的提高,使伤者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相对升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本病预后不良,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此病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如能及时诊断,除去病因,即可保存或恢复部分视力。但对萎缩已久的视神经,即便治疗也难以恢复其功能。对症治疗,早期可应用大量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及针刺疗法,必要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此外,中医的活血化淤疗法,对此病有良好的疗效。
该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与《证治准绳》所述之“触伤真气证”颇相似。《证治准绳·触伤真气证》谓:“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
而为内障之急。”故又有学者提出,本病应诊为“触伤真气证”。本病缘于外伤,外伤损络,络伤出血,血瘀气滞,脉络瘀阻滞涩,目中玄府闭塞,气液不得流通,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而成视昏盲目;又病人创伤后,或精神惊恐,或情志不畅,或忧病多虑,皆可致肝气郁结,气滞更加重血瘀。所以,治疗本病既要疏肝理气,又要活血化瘀,具有此两种功能的方药首推血府逐瘀汤。临床研究人员尝试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诸活血化瘀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疏畅气滞,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祛瘀而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桔梗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上;甘草缓急,通百脉而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气滞得通,瘀血去除,玄府得开,经络通畅,精、血、气、液运行正常并上荣于目,促进萎缩的神经复苏,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汤药煎煮不便,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更因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疗程较长,服用汤药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而血府逐瘀口服液是血府逐瘀汤经剂型改革而来,功能主治不变,服用方便,患者乐于接受。
最后专家提醒广大患者: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近年来通过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治疗早已证明有效。同时禁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增强机体体质,做眼保健操、气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
视神经萎缩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 免费索取视神经萎缩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