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休养,避免早产
对于孕妇,老一辈的人经常会告诫她们避免劳累、不要搬重物、避免搬家,尤其切忌在家中乱钉东西或移动床头,以免动了胎气造成流产或早产。这些说法虽然看来有点迷信,但却也不失科学的基础。以老人家传统的经验法则对照现代医学来说,对于某些容易早产的孕妇而言,在家爬上爬下、钉东西或搬重物,不仅容易不小心跌倒,也容易造成子宫收缩引起早产。所以在怀孕期如何评估个人适合的活动量,并注意早产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子宫在怀孕初期是非常稳定,会随胎儿成长而扩张且很少收缩,即使偶而收缩,压力也很少超过20mmHg,妈妈大多没什么感觉。
多注意子宫收缩频率在超过饪振三十周后,子宫收缩次数才开始增加,但也很少超过每小时四至五次,所以对于容易发生早产的孕妇一般都建议妈妈尝试学习以手去感觉下腹部子宫的收缩,如果每小时子宫收缩超过四至五次,表示子宫收缩的次数增加,子宫变得不稳定,有发生早产的可能性,需要卧床休息或进一步处理。
过去文献有很多证据显示,病人在发生早产之前七天内,尤其是发生前二十四小时,子宫收缩的次数会增加。因此在子宫收缩次数明显增加,而卧床休息却无法改善时,应尽速与医护人员联络或至医院就诊。
早产的警讯另外有些病人在发生早产前会有类似下腹胀痛、下坠感,像月经来潮时的胀痛或痉挛腰酸、阴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出血的症状出现,均应特别注意。这些症状都是在子宫规则收缩发生早产之前常见的警讯,应该尽速处置。
除了安胎的药物之外,病人在就诊之前或安胎治疗出院后,仍应多卧床休息,医师建议早晚最少各卧床一小时。尽量左侧躺,但以舒适为原则,视情况需要增加卧床时间及次数。若有早期破水、子宫颈扩张或羊膜膨出至子宫颈或阴道的现象均应住院治疗。
早产高危险群熬身曾有早产病史、怀多胞胎或在怀孕期间经常有阴道出血的孕妇,均是早产的高危险群病人,应多注意休息并观察子宫收缩的次数。至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甚至妊娠高血压症的孕妇更应注意饮食控制与服用药物,必要时尽早住院治疗,控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延长妊娠周数。有些孕妇本身的工作量大,或是体力、精神压力负荷大者,亦应视情况在孕期多卧床休息。因为许多文献报告均显示过多体力或压力的负荷都容易造成早产。
均衡的饮食则是怀孕或安胎期间最好的营养补充,胎儿并不会因为妈妈多吃高蛋白食物或某类特别的维生素或矿物质,就会生长得特别迅速。多摄取含高纤维的蔬菜及适量的各类含蛋白质、脂质、糖类食物不仅对胎儿有益,也可帮助孕妇体重的控制、消化道的蠕动及排便。
善用医疗资源,减少早产发生保持与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密切联系,是孕妇居家避免早产或并发痒的一个有效方法。了解个人的生理特质,注意早产的症状,善加利用医护人员的意见,通常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或早产的发生。
如果不幸发生早产,我们也建议病人应优先选择有新生儿加护病房设备的医院待产或生产,早产儿出生后有新生儿专科医师的照顾及相关仪器的配合,将可大幅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早产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早产应如何预防? 下一篇:预防早产从产前检查开始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